子規啼歸
重建纪实
申請共住
交通攻略
南師與洞山
洞下之風
曹洞宗门
寺院歷史
洞山理念
洞山佛像
建築規劃
洞山景點
睹影悟道
新闻汇总
成果展示
多元文化
佛法珠璣
山裡人家
生活剪影
四季風光
學習心得
文件下載
普利行願
義工招募
这一次,洞山基金会的《国学经典诵读进校园》活动来到了吉林省的东丰县。
吉林省东丰县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地处长白山分支哈达岭余脉,辉发河上游,是一个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半山区。
清代被辟为盛京围场,史称“皇家鹿苑”,素有“中国梅花鹿之乡”的美誉……
这次活动,还要从吉林东丰县的一名乡村教师李绵康老师说起,李老师自从十几年前接触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等著作和儿童经典诵读,多年来和几位志愿者老师们一起,坚持义务的推广经典诵读,每周六都会领着一些孩子诵读《论语》等经典,为吉林的孩子们开辟出一块中国文化的乐园。
从孩子们轻松而愉快的诵读声中,可以感受到老师和孩子们配合的非常默契,课堂上书声朗朗,书香四溢!
正是因为在中国的各个角落里都有很多像李老师这样,对传统文化有兴趣,又肯牺牲自己的时间精力而去努力传播的人们,才使得我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接续,世代传承!
关于儿童经典诵读的形式及每天读诵时间的问题,南怀瑾先生很多年前就曾讲过:
“现在在大陆很多小学,每天十分钟,或每个礼拜只花两次半个钟头时间来背书,等于一个礼拜花一个钟头,就像唱歌嘛!这不会增加功课的压力。”
南先生还特别提到过“启发式教育”:
“所谓这些‘经典’的古书,它本身的文字,便是‘文学’的‘艺术’,一定可以朗朗上口,便是很有韵律的歌唱。无论古文和现代的白话文,这个道理都是一样的。
因此古人把最难记的‘算术’,和其他‘天文’、‘地理’、‘物理’等学识,都编成‘歌诀’来唱,声声‘朗诵’。那便是最高明的方法,使儿童不用绞尽脑汁去背记,自然而然地进入记忆,一生到老也不容易忘掉。
而且犹如现在的电脑一样,意识一动,就在嘴上背诵出来了。只要有内行的好老师,懂得这种不是‘注入’式的教育法,就可很自然地达到‘启发式的注入’效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