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規啼歸
重建纪实
申請共住
交通攻略
南師與洞山
洞下之風
曹洞宗门
寺院歷史
洞山理念
洞山佛像
建築規劃
洞山景點
睹影悟道
新闻汇总
成果展示
多元文化
佛法珠璣
山裡人家
生活剪影
四季風光
學習心得
文件下載
普利行願
義工招募
说明:文章中有关给孩子正念课程中体验分享,名字与细节均经过修改,以确保孩子们的隐私。
这是在一次正念课上,孩子对我说的话,我们叫她“小花”。
小花说:曹老师,你不要一直是正念这样正念那样;一直正念正念;
你就把正念丢下吧,把正念放下吧!
那个时刻,小花是再次离开教室,而我正努力着要把她给正念“拽”回来,“来到我们的正念练习”,那一刻,犹如定格镜头:
彼此的位置-我站在她的面前、我高她低、她在房间门口而我堵住去路;
身体姿势-我身体向前,她身体向后;我向前冲,她后退;我感受不到身体,她在动;
面部表情-我急切焦急,她嘻嘻哈哈;我皱眉屏气,她眼睛闪光;
小花叫我放下正念,那个时刻,整个身心一怔,我呼了一口气,犹如此刻;
我太惊喜了,惊喜和小花共同发现了这个时刻。
这个提醒,一直在我心里面盘绕旋转,当在准备见山正念夏令营时,我想到了这个孩子,提醒我放下正念,放下这个我们,成年人/老师/家长,面对孩子的时候,容易紧紧抓着不放的东西。
几年前,为了做一个更正念的儿童青少年正念带领老师,我走进了给成年人的牛津大学正念认知疗法师资培训,来到第四模块,我和来自各个地区的伙伴们一起分工带领正念练习,敲铃、介绍、带领、探询、反馈、观察,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去反复体验和练习不同的部分;学习的过程中,我把自己当做一个孩子去体验,对于体验到的,一遍遍练习观察、一遍遍练习允许,一遍遍练习友善回应;
培训结束的时候,师生围坐在一起,每个人为大家送出一个祝福,我说:愿我们都有放下正念的能力。老师和伙伴们都很惊讶,我也有点惊讶,为什么要这样?现在回想起来,好多天密集的培训,每天都是正念正念正念、每天都是练习练习练习,那一刻,我是真想扔掉它吧,扔掉这个必须而做的正念,扔掉这一个应该去完成的正念,扔掉正念。
我们是“停下来,闻一闻花香,再出发”,小花是“我们一生都在闻花香”。
从孩子的提醒,从我自己的经验,那个瞬间,我们留意到了自由的呼吸,感受呼吸,这一刻的抓取与放松,这一刻的真实与惊喜,经验开始流动,这一刻,没有“正念”。
那一次给孩子们正念课程结束的时候,我邀请孩子们自由选择敲铃、介绍、带领、探询、反馈、观察分工,提醒我放下正念的孩子,小花,选择用她的长笛,带领大家,我们一起感受呼吸,那是我听过最美妙的声音。
我还想到一个孩子,我们与放下“正念”的故事:
“我停不下来”。
他叫“不不”。
一次课堂上,每当邀请大家来到自己的呼吸或身体感受时,不不就开始在房间绕圈走,其它的孩子们有的被逗得呵呵笑,有的在抱怨受到了影响,有的在那里观察着,看上去没有什么反应;
我隐忍着,虎着脸,直到注意力完全被不不带走;
我邀请不不暂停下来,不不说“我停不下来”;
我再一次邀请不不暂停下来,不不说“我停不下来”;
我已经感受到自己的怒气了,我用手拉住不不的身体
“暂停下来,你现在是怎么样的感受”;
“我停不下来”,不不回答说;
我松开了手,不不继续绕圈走;我回到自己,头有点痛,太阳穴突突突跳,太难受啦!
我试着将呼吸带入;再一次回到自己的感受,头更痛了,太阳穴砰砰砰跳,不舒服,我不想感受!我试着将呼吸带入;我又一次回到自己的感受,头快炸了,太阳穴已经爆炸了;
我——停不下来,我无法停止头痛的感受;我——停不下来,我就是想要呼吸带走痛感;
“我停不下来,””我停不下来,”我开始感受“停不下来”的感觉,就像在旋涡中,就像在风暴中,就像在过山车中,
“我停不下来”,此刻的身体感觉;
试着去感受“我停不下来”的感觉,不去推开它,不去打击它,也不是被它吓晕,就这样一个时刻,眼睛温温地、湿润起来;
如果“暂停下来”是“正念”,
请放下“正念”,这里只有“停不下来” 我转向不不,“我停不下来”的不不, “那就感受这种停不下的感觉”
请放下“正念”,这里只有“停不下来”
不论它是什么样子,它属于我们,它已经来到这里, 试着欢迎它的到来。
如果愿意,
我们可以在这一张身体图上,
画出我们现在感受到的。
不不点点头,
所有的孩子都点点头,
我们一起,
来到画笔画纸
来到身体这个时刻所感受到的,
那天,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争先恐后,
表达他们聆听到的身体的声音。
我们是“从自动化中暂停下来”,不不是“我停不下来”。
这是给孩子们的正念——放下“正念”的故事,
谢谢小花和不不,
你们都是非常聪明努力又有灵气的孩子;
谢谢小花和不不的家长,
为孩子选择正念课程;
孩子们的正念和成年人的正念非常不同,
如果你正抓着正念,请向孩子学习,放下它;
16 岁的爱因斯坦经常琢磨一个问题:
如果我和光相同的速度去追赶一束光,将会看见什么情景?
我是曹小红, 一位小青蛙儿童青少年正念老师, 我一直在学习“放下正念”, 为的是有一天可以和你——光之少年, 同样的速度“相遇”, 一起去探索光的方向。 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