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话题内容不能为空。
正在查看 1 帖子:1-1 (共 1 个帖子)
  • 作者
    帖子
  • #12318

    2024.3.29 閱讀《孟子旁通》371/622
    一.所以他針對梁惠王的問題。當頭一棒。便先提出政治哲學上義利之辨的中心思想。他也明知道梁惠王不一定能接受。但是他還是存著梁惠王也許能接受的希望。此所謂名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是乃聖人之用心也。再說。無論是謀國謀身。仁義之道的確是真正大利。只是人們都只貪圖眼前的急功近利。而不顧及長遠的巨利。所以都變成心知其為然。而行有所不能也。如此而已。
    二.孟子與梁惠王各言其利。在梁惠王的一面來說。根據前面所說的魏國的歷史背景。所處的地理形勢…在客觀形勢中。又恰逢弱肉強食的時代。他自然希望自己的邦國強大起來。甚至於最好成就霸業。假使你我是當時的梁惠王。大概也同樣會有這種想法。所以他一見到孟子時。不談仁義。開口就問。亦有將以利吾國乎。這句話。又怎能指責他是錯的。這實在是人情之常。

正在查看 1 帖子:1-1 (共 1 个帖子)
  • 哎呀,回复话题必需登录。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