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規啼歸
重建纪实
Online Booking
交通攻略
南師與洞山
洞下之風
曹洞宗门
寺院歷史
建築規劃english
洞山景點
睹影Eng
活動預告
成果展示
多元文化
佛法珠璣
山裡人家
生活剪影
四季風光
學習心得
文件下載
普利行願
義工招募
(中文) 洞山普利禅寺-曹洞宗祖庭 › Forums ›
Tagged: 周报
品讀《瑜珈師地論》聲聞地一週小結 修行次第要一步步做到,不淨觀、白骨觀、慈悲喜捨觀、緣起觀⋯⋯是功夫,功夫做到了,然後再修法,修法就是‘’緣起觀‘’。 這次看書看到這裡,才有棒喝腦袋的感覺,我一直說修行修行的,原來從沒用開始過。不淨觀,觀自己的身體,人總是愛美,我也是一樣,覺得修行也要在乎自己的皮膚狀態好不好,穿的衣服漂不漂亮,面部管理表情做的夠不夠好,怕自己放屁會難堪⋯⋯。一個修行的人,開悟的智者,他們絕不會這樣被束縛著。不淨是觀自己,肉身由四大地、水、火、風組成,人的終點最後化為白骨,歸於塵土,這樣一想,還有什麼好害怕、恐懼的?生不帶來 死不帶去。這樣生起對萬事萬物的慈悲,再是緣起性空⋯⋯ 十二因緣是基本佛學,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十二因緣都是緣起性空的,第一個是無明,以前我愚昧的認為自己是一個心理透亮的人,經歷一庄庄一件件直面人心的事情時,才發現自己如此的自以為是,看到了自己的無明,也相信南老師講的十二因緣,要一一參透,自證出,才能談得上修行。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