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您的话题内容不能为空。
正在查看 1 帖子:1-1 (共 1 个帖子)
  • 作者
    帖子
  • #8847
    微信用户
    参与者

    以前,经常听到“不住色生心”这个表述,但是理解不甚清楚。
    读了南老师的讲述以后,对这个表述,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南老师是这样讲述的。
    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
    学佛做工夫的人,大家就要注意了,我们在做工夫学佛,好像就在这色、声、香、味、触、法六样里面滚,就在这六根六尘之中打转。
    你千万记住,“不应住色生心”,一切境界,一切现象都不是,那是我们后天的,心理上、生理上、精神上的幻化。
    “不应住声生心”,听到声音当成佛菩萨对你说话,耳朵里最容易发起声音,走上这个路子,佛救不了你。
    你看戒律的部分,佛在世时,很多走上这个路子,佛只好放弃。
    所以不应住色、声、香、味、触、法生心,一句话就是重点。要学佛的人,离一切相,“应生无所住心”,要随时观察自己,观心,要使此心无所住。
    如果心心念念住在某一种东西上,或住在某一种习气上,始终不能解脱,已经是走入魔道了。
    佛法初进中国时是“磨”字,意思是折磨你的。
    后来齐梁时代改成魔鬼的魔,因为讲魔鬼大家会害怕小心一些,所以千万千万注意,离一切相,应生无所住心。
    接着下去,我们很多学静坐,及观心法门的同学要注意了,“若心有住,即为非住”。
    你们做观心的工夫,做静坐的工夫,心境上有一个清净在,你心住在清净,已经不清净了;至少那个清净是非常狭小的。
    还有些人觉得空了,他那个空啊,不过是水桶那么大,也许比水桶还小一点,都是你意识上一个境界,不是真正的空。
    这就是心住相,着相,着在一个空的现象上,有所住。所以“若心有住,即为非住”,是错误的,错误的空观,错误的住心法门。
    若心有住,可以训练意识专一,比较能够宁静,但是认为这个有相的,水桶那么大的空或者清净,就是道,那不是你骗了道,就是道骗了你,也许你骗了释迦牟尼佛。
    所以若心有住,即为非住,这是最好的观心法门。

正在查看 1 帖子:1-1 (共 1 个帖子)
  • 哎呀,回复话题必需登录。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