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话题内容不能为空。
正在查看 1 帖子:1-1 (共 1 个帖子)
  • 作者
    帖子
  • #9990
    何小青
    参与者

    本周阅读第三讲、第四讲,因为好难,所以就反反复复看,第三讲总结已经发了,现在第四讲:

    ◆ 第四讲总结

    前面部分继续谈上一讲没讲完的识阴区宇。之后讲五阴解脱结论,五阴也都是一个大的妄想,还没有离开一念,妄想本就是空的,没有必要去除妄想。再之后,据此指出,身体四大也是一念的产物,不过是色阴境界而已,身体气脉的通畅、第六意识的清明都离真正的修持还差得远,要修要了的是第七第八意识。最后的部分,则翻篇开讲《法华经》。

    1、识阴区宇

    我们生命无始以来的业力,必须要靠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的各自功能,但到了这个行阴区宇,可以六根互用。
    现代人讲第六感等,都是属于这个范围。
    南师指出,六根互用不是杂乱、烦扰的,而是非常清净的。六根清净不是听不到声音,而是不论听到好的、坏的、善的、恶的、是的、非的,都一样清净,这个清净以后要再讨论。

    2、那么如果识阴尽了呢?

    “是人则能超越命浊”。个人的生理、心理,整个身心,跟宇宙浑然一体,像一个琉璃圆体,内外透明,通体光明,没有障碍。到了这个境界,才算解脱了识阴的作用。

    3、依旧是妄想。

    但是由识阴境界而到“识阴尽”,而至于“超越命浊”,还是妄想作用,还没有离开一念。

    事实上,“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甚至你虽证得九次第定,也还不能证果,何况只是“法尘”影事!

    ——学佛就算灭掉一切见闻觉知,清清净净的,都还在意识的状态中。

    4、五阴解脱结论

    一切观念、一切修持的错误,都是“见”的问题。执着了个人见解,变成了见魔,就是自己造孽。

    真正的佛法是纯粹唯心的,物理世界是心的功能变化的附属部分。

    没有必要去除妄想,因为妄想是无根的,本来就是空的,是因他而起,自己没有本因,因外相而引起。

    我们这个五阴——色、受、想、行、识,在发挥作用时,各有不同。归根结底,五阴虽不同,但都是一个大妄想。

    4、这五种感受的阴境,就是五种妄想的形成。

    “唯色与空,是色边际”

    “唯触及离,是受边际”

    “唯记与忘,是想边际”

    “唯灭与生,是行边际”

    “湛入合湛,归识边际。”——心境到了澄澄湛湛,空灵一片,这是上一个“湛”。“入”,进入那个自性本体的,了无所有的,澄澄湛湛的境界,就是“湛入合湛”,这就是第八识如来藏性的范畴。

    这是五阴的根元。

    5、顿悟和渐修

    五阴的解脱是一步一步来,是科学的,是没有办法违反的原则。顿悟是讲见地,渐修是讲修证。见地真到了,后面修持的事相就必定已到。

    《楞严经》的重点在修证。前面七处征心、八还辨见是讲见地,后面统统讲的是渐修。换言之,讲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修证方法。事实上,渐修不离顿悟,顿悟也不离渐修。

    “生因识有,灭从色除。”——一个凡夫的生灭,色没有了叫作死亡。修道则“灭从色除”,先在身体上想办法。

    6、身体的四大——需要知道的见地

    有关七大的解脱——地水火风空觉识,现在只谈前面有关身体的四大。

    身体四大也是一念的产物,不过是色阴境界而已,修成了身体气脉的通畅、第六意识的清明,其实离真正的修持还差得远,要修要了的是第七第八意识。

    身体和物质世界都是一念变来的。这一念就是业力,念转得过来,业力也转得过来。这一念就是五阴,就是八识。修是修这个,不是光修第六意识。

    南师说,你做工夫时,觉得有身体某一部分发烫,以为是气脉通了。老实讲,那是你的妄想造成的通,美其名为修炼,讲不好听是你妄想打得好大哦!如此而已,这不是道。这是随众生心而感应,你向这一面求,他的功能就向这一面发展,所以称为“循业发现”,跟着你的业力转。

    7、开讲《法华经》

    真正的佛法不是你思想意识分别所能解释得了的。
    开、示、悟、入,最后要证道。

    世间万事万物,本来就在涅槃中。本来就是寂灭的、清净的。
    佛说这个菩提在哪里?就在这里,无处不在。

    佛所开示的总总法门,都是方便而已。所谓世间法,也就是佛法。

正在查看 1 帖子:1-1 (共 1 个帖子)
  • 哎呀,回复话题必需登录。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