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海蠡测》心得分享之一

惶惶然南师仙游已十载。为纪念南师。为求正知正见,我们共读南老师在1955年写的《禅海蠡测》。

品读《禅海蠡测》(一)

1955年,南怀瑾先生亲笔撰写的一部有关禅宗的演变、宗旨、传授和修行实践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对禅宗与净土宗、密宗、丹道、理学和西方哲学的异同等,作了分门别类的论述,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解。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即与中国本土的儒家、道家文化相接触,经历了一个冲突融合的过程,遂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用满腹经纶来形容南怀瑾先生一点也不为过。坦白的说,南先生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他心中到底有多少学问,我们无法知晓。

当十五世纪至十八世纪三百四十余年之间,史称近代,实为人类思想之一大转变时期。其时交通发达,经济繁荣,东西各国,往返频仍,物质文明,日新月盛,而“新大陆”之发现,尤使人之眼界扩充,自尊心理增强,于往昔之圣哲遗训、宗教道德,悉皆怀疑而毁弃之。所有谦让、退隐、顺从、皈依、信仰等观念,几尽视为变态之心理。而于一切政治、经济、知识等等,亦皆起一大变革运动。

南师说:⼀个国家被灭掉,还可以复国,但是,⼀旦⽂化衰亡就万劫不复了。独肩《禅海蠡测》勾起千年浮沉,揉碎⼤地⼭河,纷纭落宿常寂。——为民族文化而战!

南师不带任何个⼈偏见的导读⽅法,根据⾃⾝修证的经验,运⽤经典的前后对照与经史合参并举,⽤佛法的真谛来实践⼈⽣的价值,阐析⼈性的诟病与⾼贵。

正如南师所⾔,真悟了“道”哪⾥还有这个那个、那个这个等闲家具?当众盲摸象、殊途同归之时⾃然就是“旨绝⽂词,拈花微笑”⽽已矣。

南师开示,佛法的⽬的是:让普罗⼤众能够认识⾃⼰的“本来⾯⽬”,⽽达到“常乐我净”的游戏三昧境界;佛法的基础是:“建⽴在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上”;⽽实现佛法的宗旨是:“诸恶莫作、众善奉⾏”。

南师将中国文化的百川纳入禅海,又在禅门的指引教化中,随说随破;虽用文字,却不是文字;虽是言语,却没有言语。不深读此书,不知此书的伟大!

有幸结缘,乃属福报,深深地感恩!

 

 

品读《禅海蠡测》(二)

不二门中有发僧,聪明绝顶是无能。
此身不上如来座,收拾河山亦要人。

——南怀瑾

 

提笔先缅怀南师,诵《地藏王菩萨本愿经》纪念南师辞世十周年。🙏🙏🙏

拜读《禅海蠡测》已第二周,不读此书,真不知此书的伟大。在禅宗的演变与宗旨上,自认为理解的还可以,再到公案,机锋转语,证悟知解,宗师授受……反而越读越不敢去妄论。机锋也好,棒喝也罢,只求贤者能够指点迷津。

读到“机锋转语”,禅门中一种特别的作风 ,目的是测验学人的见地和成就。古德说:“掣电之机,不劳伫思”,“言思即错,拟议即乖”,“思而知,虑而得,乃鬼家活计”。

可见机锋不是事先准备的,而是在应机接物的刹那间,从自己内心实相自然流露出来的话。所以,机锋转语,哪里是可以乱加猜测的呢?

机锋的种类归纳起来,约可分为六种:

  • 接引学人
  • 勘验见地
  • 辨器搜括
  • 锻炼盘桓
  • 互换开眼
  • 简练操履

接引学人——公案引用百丈禅师和马祖的一段对话,马祖接引百丈,所用机会教授法的机锋,接着就是机锋转语。

南师抛出问题:三年中为什么野鸭子飞过才接引百丈?为什么要扭百丈鼻子?师徒二人都说过:即此用,离此用。为什么马祖认为百丈不对?为什么马祖又大喝一声再说:即此用,离此用。为什么百丈听了耳聋三天?

嗐~~仅仅一个公案,便十万个为什么,头大!怀疑佛法还是我等常人能继续学下去的吗?

转念一想,南师开示过:佛法是不二法门,与出不出家无关,并非出家离佛近,在家离佛远。佛法重在心地,直心即道场。再次给予我们在家人佛法学习上的加持。

同时佛法跟语言、文字、知识、思想无关,佛法是解脱的科学,解脱即智慧。聪明的人,头脑思想都很发达,可是在佛法看来,仍是“小”聪明,真正的佛法,讲的是“见思惑”,要转变自己的个性、脾气、情绪、身心,那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而今我们能做的,普及教化,延续传承,奋斗事业,奉献公益,建设家园,共创美好者也。踏踏实实读南老师的《禅海蠡测》,有一个“弘愿”,和尽可能多的人分享老师的著作。

如果有一天南师真的有机会问起我们:“法脉安在?”我们要做到问心无愧,踏踏实实地回答一句:“斯文在兹!”

智烁
2022年中秋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