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規啼歸
重建纪实
申請共住
交通攻略
南師與洞山
洞下之風
曹洞宗门
寺院歷史
洞山理念
洞山佛像
建築規劃
洞山景點
睹影悟道
新闻汇总
成果展示
多元文化
佛法珠璣
山裡人家
生活剪影
四季風光
學習心得
文件下載
普利行願
義工招募
洞山普利禅寺-曹洞宗祖庭 › 论坛 ›
2024.3.10 閱讀《孟子旁通》331/622 一.可是卻有極少數的人。他始終漠視現實。為崇高的理想而努力。放棄自我而為天下人著想。不顧自己短暫一生的生活現實。而為千秋萬代著眼。因此也就受到人們一種超越的崇敬。稱他為聖人了。 二.其術皆此類也。然其要歸。必止乎仁義節儉。君臣上下六親之施。始也濫耳。王公大人初見其術。懼然顧化。其後不能行之(《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以司馬先生的觀點看來。鄒衍他的本意。也和孟子一樣。深深感慨人類文化的危機。尤其當時國際間政治道德的衰落。社會風氣的奢侈糜爛。他為了要有所貢獻。希望改變時代。只好先推一套容易受人歡迎。接受的學術出來。玩弄一下。其實。他的本意。還是歸乎人倫道義。所謂.仁義節儉。君臣上下六親之施。他那些談陰陽。說玄妙的學術。只是建立聲望的方法而已。所謂始其濫耳。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