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话题内容不能为空。
正在查看 1 帖子:1-1 (共 1 个帖子)
  • 作者
    帖子
  • #11731
    何小青
    参与者

    2024/3/11  读完《公孙丑》上。

    今天先读“永言配命,自求多福”——中国文化的本有精神,是非宿命论,命运是“无主宰、非自然”的唯心所造。因此要想真正改变自己的命运,不是靠他力,不是靠上帝、佛、菩萨,是靠自己“自求多福”,这是破除一切迷信的真言。

    其次读“不忍心”。是孟子对于仁心、仁术的阐扬发挥。以现代的观念而言,就是讨论发挥人性善的一面。
    实行仁政根本上要有不忍人之心——也就是仁心、爱心做基础。
    真正的修行,包括修正心理行为,修正自己的起心动念,修正自己喜、怒、哀、乐的情绪等,也就是心理思想上、生理变化上、言语行为上毛病的修正。

    人的四心:恻隐心、羞恶心、辞让心和是非心。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仁、义、礼、智的四端,是中国文化的基础,也是王道仁政的由来。
    人要认识自己,凡是有四端于自己的“人”,就要在修行、修养的工夫上培养自己这种善良的心理,使它扩而充之。

    进而,“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反求诸己,是儒家修养学问的中心,也是佛家修行的要点。一切都反转来,要求自己,反省自己,检讨自己;不是要求别人,更不是要求环境。

正在查看 1 帖子:1-1 (共 1 个帖子)
  • 哎呀,回复话题必需登录。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