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規啼歸
重建纪实
申請共住
交通攻略
南師與洞山
洞下之風
曹洞宗门
寺院歷史
洞山理念
洞山佛像
建築規劃
洞山景點
睹影悟道
新闻汇总
成果展示
多元文化
佛法珠璣
山裡人家
生活剪影
四季風光
學習心得
文件下載
普利行願
義工招募
洞山普利禅寺-曹洞宗祖庭 › 论坛 ›
《行五十里者半九十???》 今日看完孟子六书第三本《尽心篇》。更加明白了六祖慧能的 “唯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和沩山禅师的“只贵子眼正,不说子行履”。 ———— 引用《孟子与尽心篇》: 孟子说,仁、义、礼、智、信,这类道德的作用则是“性”功,不是命功。所以学问修道,讲究修行,如果个性没有一点改变,而说自己悟了道,顶多是懂了道理,却没有用处。 性功是要在行为上,不自知的,自然而然的,表现出与前不同的心性。所以君子在这一方面,不谈 “命”,而讲“性”,明心见性之后,要见诸行。所以禅宗的沩山禅师告诉仰山说,“只贵子眼正,不说子行履”就是讲“性”,只要在见地、见解上清楚,依此修道,就是修性。 后人解释这两句话,说禅宗的行为,可以吊儿郎当,只要有见地就行,这是曲解。实际上,如果真正有了正见,明心见性以后,心理自然会有所改变,行为(行履)也自然会变。假使行为习气没有好转,就足证见地不清,所以才没有进步。命功是由“修为”来的,所以佛家要修戒定慧,离不开四禅八定;性功不走修定的路子,而要 “般若”成就、“识见”透彻。 所以中国后来的道家,主张性命双修,只修性不修命就没有定功,要定功修到气脉都起了变化才行;但只是气脉起了变化,乃至做到出阴神、出阳神,如果心性的法门不通,也不行,也还属于“心外求法”的外道。所以修“命”到了这个出阴神、出阳神的地步,要赶快转向,把形而上的“性”理参透。 这里是孟子将“性”、“命”两个字提出来,把两样并修的道理,说得非常具体而积极。后面说得更为积极。 ———— 今日学完孟子六书中的最重要的三本书,已明白了孟子心法。所以,可以说“行五十里者半九十!!!”。哈哈哈😁。下个月再用一个月看完余下三书,平均读每天27页即可看完。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