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規啼歸
重建纪实
申請共住
交通攻略
南師與洞山
洞下之風
曹洞宗门
寺院歷史
洞山理念
洞山佛像
建築規劃
洞山景點
睹影悟道
新闻汇总
成果展示
多元文化
佛法珠璣
山裡人家
生活剪影
四季風光
學習心得
文件下載
普利行願
義工招募
洞山普利禅寺-曹洞宗祖庭 › 论坛 ›
标签: 周报
这本书对于我太难了,机缘巧合,我在4-6月之间硬着头皮读了2遍。第二遍读的时候,有一种上一次白读了,什么都没记住的无力感…..遂改成读纸质书,略好点吧,第二遍读完,也只能说是给自己种个种子,看看几世之后能发个芽呢?
南师提到的重点佛学书目是《大智度论》、《瑜伽师地论》、《摩诃止观》、《宗镜录》,《瑜伽师地论》属于世亲、无著菩萨的唯识法相佛学系统。
开篇比较容易些,卷20《本地分中修所成地第十二》,详细地讲了20种不能入三摩地的方法,要怎办? 止观双修,达到”心一境性”,就可以消除这20种毛病,
第21卷《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初瑜伽处种性地品第一》,则讲解了修行人的根器种性。种性地是讨论多生累劫的根器,也就是种子,是由阿赖耶识染污带来的,想起老师常常说到的”若知前世果,今生受者是,若知后世因,今生作者是”。有了前生的种性,还要今生得胜缘,与此相对,就是劣缘。
第22卷《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初瑜伽处出离地第三之一》,讲戒律与修行的重要,通过戒律转业根,这也属于种性地的内容。又细数了19种亏损过失。
第11卷《本地分中三摩呬多地第六之一》,讲解修定,这就到了重点。从四个方面来说三摩呬多地,“ 总标”、“安立”、“作意差别”、“相差别”。这里的重点就是——要想修定,意识境界必须先起一个所缘来修,缘境或者缘影,缘到不昏沉不散乱,心住一缘,心一境性,才是修定的起点。而修行的初步就是需要作意,包含有分别影像作意( 修观,修毗钵舍那)和无分别影像作意(修止,修奢摩他)。因为我有在修准提法,这里看到“有分别影像作意”的具体内容,倍感帮助很大,然而真难啊,影像很容易出现,却定不住,
第12卷《本地分中三摩呬多地第六之二》,继续深化来讲作意与所缘。包括得定的四种力、三摩地的空无相无愿等。南师的鼓励是“做最老实的工夫,一定会成功的”。
第30卷《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第三瑜伽处之一》,讲修行的条件、威仪等。九种心住——修止,四种彗行——修观。毗钵舍那的三个纲要 、六种观法。以及历数了勤修不净观,进而慈愍观、缘起观,按照次序一步步做到。
第31卷《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第三瑜伽处之二》,就从勤修缘起观讲起。一切皆是因缘所生,一念之间就是十二因缘,在这个地方念念观察清楚就是修行。进而还有勤修界差别观、勤修安那般那。9种白品加行、心净除诸障的四因缘。
第32卷《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第三瑜伽处之三》,则再次讲了白骨观。要修止,要把这个色身的四大给转化了。
第33卷《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第四瑜伽处之一》,则讲了死亡,四大的分散、中阴身、入胎出胎、轮回。由七种作意努力去修,方能获得离开欲界的欲、初禅的有寻有伺、二禅的无寻无伺、三禅的离喜妙乐、四禅的舍念清净都各是如何。禅定修到了,可以证到两种无心定的境界:无相定与灭尽定。而到了根本清净定的境界,修12种想,就能引发五种神通。意地(有寻有伺地、无寻唯伺地、无寻无伺地)的五种含义。
第5卷《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二》,行善来培养福报,菩萨行是不落入慈悲心的空想中,而是实际去做。而修禅定是个偷巧的办法,可以得到消极的福德,因此此时此刻起心动念没有恶念了。一个人生命受的苦有六个原因,如何才能转苦为乐?从身见、到淫欲、到饮食总总。
南师讲解《瑜伽师地论》是挑重点来讲的,我觉得在如此庞大的内容体系下,可以把重点放在南师所提到的重中之重来看——即作意和所缘,理解它,实践它,修证它吧。
南师在讲解中数次提到下一次讲课就是要讲《禅密要法》,修白骨观破身见,所以这就是我的下一本阅读书目啦。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