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话题内容不能为空。
正在查看 1 帖子:1-1 (共 1 个帖子)
  • 作者
    帖子
  • #14318
    微信用户
    参与者

    《瑜伽师地论、楞伽经说到“流注”。善的流注,就是佛菩萨所开示的一条基本修持之路》

    摘录:
           如念佛专一,一心不乱,也就是“心一境性”。“谓数数随念同分所缘流注”,在《楞伽经》上有“流注住”的道理。法相学来讲,有妄想流注,凡夫一切众生业力都在流注。流注就是念头像一股流水一样,一念一念地接着流,中间切不断,“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一切众生业力流注,就是第六意识妄想不停的流注。流注也没有关系,只要是善的流注,就是佛菩萨所开示的一条基本修持之路。 
            说妄念顿断,断得了吗?断了就属于断见,偏空。但是你念念流注,把念头的前后切断,三际托空,这空的境界也是流注,也就是念念在空定中间流注。正“三摩地”是空、无相、无愿,前念不生,后念未起,中间当体即空,空相也是流注,流注空。所以法相很难讲。
           譬如念各种咒语真言,念念流注,没有杂念,念念纯善,只有咒语。乃至“唵、阿、吽”,一念万年,万年一念,怎么会不成佛呢?“同分所缘流注,无罪适悦”,心中没有善恶是非之念,非常舒适。“令心相续”一念万年,万年就是这一念,这叫三摩地、定境,也叫善的心一境性。修行就是这样修,不这样不叫修行。你们常讲:我念头空不了呀!你们是想把念头空掉,怎么空得了呢?那是压制。所以你们连法相唯识的道理也不通。要念念流注善,在善心流注上的心一境性,才是定的基本原则。

    ————​    
           今日读《瑜伽师地论》百卷原著第二十二卷《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初瑜伽处出离地第三之一》最后2页。
         《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一书,没有讲解《瑜伽师地论》百卷原著第二十三卷——第二十九卷内容。
          所以,今日跟随声闻地讲录一书,跳跃到读第三十卷《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第三瑜伽处之一》5页。今日读书合7页。(读完第30-34卷声闻地,再倒回去读第23-29卷。)
         今日读《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对上述第三十卷原著内容的解释,12页,P217-228/451。          
           同步每日阅藏1部佛经,阅藏已到第152部佛经。

正在查看 1 帖子:1-1 (共 1 个帖子)
  • 哎呀,回复话题必需登录。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