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话题内容不能为空。
正在查看 1 帖子:1-1 (共 1 个帖子)
  • 作者
    帖子
  • #14842
    微信用户
    参与者

       《南先生诸书对“界”的开示》

    一《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1 、 知种种界智力:大的三千世界、三界,小的十八界,这些界在哪里?你理论上知道,实证上证不到。例如眼是根,色是尘,这根与尘之间就是界,是色界。如用现代高倍显微镜,可以看见微末物之间的空隙,但没有显微镜就看不见。所以十八界各个界限之间的间隙,只有佛的智慧神通才看得见。

    2、
    欲界是荷尔蒙在作怪,
    色界不是荷尔蒙在作怪,是神经在作怪。
    无色界呢?是感情的情在作怪,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情的原因。
    所以「乍睹梨涡倍有情」,碰到情,你一点办法没有。
    ——
    二、《如何修证佛法》
    人体可分成三部:欲界、色界、无色界
    ——
    三、《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
    界相,譬如十八界,界就是范围,是一个界限。我们这里有个墙,有个门,门内门外就是两界之界限。像六根、六尘、六识,中间是有界存在的。在理论上,界在哪里是一个逻辑问题,要寻思,要我们自己去参究,就是“寻思界义”;进一步再要“寻思界事”。“又正寻思,地为坚相,乃至风为轻动相,识为了别相,空界为虚空相,遍满色相,无障碍相,是名寻思诸界自相。”
    ——
    四、南先生解楞严经:
    十方世界都看到释迦牟尼佛面门放光,现这个神通。而这样一来,光光相互——这个地方就是密宗了啊!这一本经典是“大佛顶如来密因”,秘密就在这里!光光相互、每个光都透了,不但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放光,东方、西方、南方、上方,一切诸佛同时放光,每一个方凑合了,所有的十方世界变成一个世界了。这是一个秘密。
    这个世界,一切有阻碍,有时空的阻碍。有一个没有阻碍——光、自性的光明,哪里都是光。所以《阿弥陀经》告诉你,白色白光、青色青光、黄色黄光、红色就红光。换一句话,你加一句“黑色也是黑光”,都是光。光是无量无边的,所以叫“阿弥陀”——无量寿,无量的,没有时间限制、没有寿命的限制,无量光。这个地方佛也显示了这个秘密。
    这个经典可没有把秘密像《阿弥陀经》那么告诉你清楚。“令诸世界合成一界”,这一界是什么?——在《华严经》叫做“一真法界”。十方三世只有这一界,没有三界,也没有他方世界,十方世界就是这一界,也就是我们唯心心界。当你明心见性了,就到这一界。
    ——
    五、
    南师讲《解深密经》之分别瑜伽品:

    【言界义者,谓五种界:一者器世界,二者有情界,三者法界,四者所调伏界,五者调伏方便界。   

    善男子,如是五义,当知普摄一切义。】

    现在讲“界”,佛制定的,有五种界。在《华严经》也可以称为法界。这个界限这个界是假定的啊。“一者器世界”,物质世界,就是人世间。“二者有情界”,众生世界,一切众生。呃,物质世界是器世界,第一个啊。有情世界是众生世界。众生为什么叫作有情呢?那么我们讲有灵知性的动物,有灵…,不是,讲错了,有灵知性,有知性的、有情感的生命的东西,都属于众生。
    ——
    六、南先生讲《楞严经》:

    现在我们《楞严经》讲十八界,这是我们学佛的基本观念,所谓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这两种合拢来称为十二根尘。那么中间眼睛看这个色,耳朵听这个声,中间的作用,六个作用中间三六称十八界。十八界所谓界限,就是说眼睛看前面的色相,耳朵听现实的声音,中间的作用是识的作用,那么在唯识学眼耳鼻舌身意前面六个称为六识前六识,后面还有两位,第七末那识,第八阿赖耶识。这八识的道理说明全体是一心的作用,所谓八识心王,一个心王,不是有八个心王,不要搞错了。这个心王统领前面八个识,第八阿赖耶识,第七末那识,前面六个识。
    识,我们现在认识这个中国字,“认识”,我认识你,就是认识,中国文字认识这个作用。佛学关于这个识的意思—分别心、分别为识,分别我们看颜色能够知道大小、方圆、长短、好看不好看等等,是识的分别作用。第六意识也有分别的作用,我们能够思想的这个就是第六意识分别的作用。有时我们不思想,比如说我们静坐,不管你修显教、密教、念佛各种静坐下来心里头的妄想分别不动了,你还知道很清净,这是第七识思量,思量的作用,不是思想,想是想,想是第六意识粗的分别作用。思量不是思想,能思是很细,好象自己已经不动心了,可是还知道,那个境界是第七识,是第六识的意根思量的作用。
    《楞严经》现在讨论十八界不讨论这个问题,而讨论六根六尘中间十八识怎么起来的,谁做主的。以佛学的道理,我们由眼睛开始六根能够看相对的六识这个作用,《楞严经》有句名言,我们上面好几次以前提到过“前尘分别影事”,这是现前的,我们现实的由第六意识分别而知道各种影像,能够思想、能够有感觉、能够有感情、能够痛苦、能够知道欢喜高兴,这一切作用因缘所生,不是有个主宰的也不是自然来的,都是因缘所生。

    可是在《楞严经》这里呢?否定了,非因缘、非自然性,这是直指本体,就是说那个能起因缘的作用的那个功能不属于因缘也不属于自然。因为现在我们上次提到过,佛讲的是第一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同时,讨论到这个问题,佛说明非因缘非自然性正是阿难要问的两个重点,一个重点他问怎么能得定修止,得奢摩他,不动心,因为阿难这次动了心了,怎么不动心得止。第二问题问怎么能够开悟明心见性成佛?佛一路答下来,还没有答复完,佛一路给他分析,分析到十二根尘,都是非因缘非自然,要抓住那个生命本来那个东西,换句话说你才真正得了定,得到了止,所谓楞严大定,也就是法界大定,不要你去定它,本来就定的,本来得定的,真的止。那么现在分析非因缘非自然性,修定过程中间的止观,观就是分析清楚,观察清楚,那么这个问题还没有讨论完,今天再开始讨论十八界的问题。在这个十八界里头例子都是一样,重点我们或者讨论到两三个重点,我们首先先讨论眼与色这个关系,中间我们研究看佛分析我们的感觉状态—这个受阴,身和触就是发生感受的作用,譬如我们念佛做功夫,最重要打坐起来都困在这个感觉状态上,所以在感觉状态上要止观清楚,非因缘非自然,第三我们大概讨论意,思想的问题。抽三个要点,下面再跟着讨论下去。

正在查看 1 帖子:1-1 (共 1 个帖子)
  • 哎呀,回复话题必需登录。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