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規啼歸
重建纪实
申請共住
交通攻略
南師與洞山
洞下之風
曹洞宗门
寺院歷史
洞山理念
洞山佛像
建築規劃
洞山景點
睹影悟道
新闻汇总
成果展示
多元文化
佛法珠璣
山裡人家
生活剪影
四季風光
學習心得
文件下載
普利行願
義工招募
洞山普利禅寺-曹洞宗祖庭 › 论坛 ›
标签: 周报
以前,常听人们说起修菩萨道,对此也不太了解,似懂非懂。 读了南老师的解读,对此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南老师是这样讲述的。 每一个人都是光光地来,光光地走,来的时候很不高兴,一出来还大哭一场,走的时候自己来不及哭了,别人帮他哭。 更妙的是小孩子生出来就是抓,握着拳头抓。个个都想抓一把,抓了一辈子,抓到临终没办法了,只好放手。 普通一个人生就是这么一个境界,做了一辈子的事业,生了一大堆的儿女,最后,实无一事可灭度者,一样都带不走。 佛说,由这个人生可以了解到,学佛的人发心度一切众生,救了这个世界一切众生,心中一概不留,认为是应该做的事,这就是菩萨道,是菩萨发心。 如果今天帮了人家一点的忙,心里还念念不忘,还希望人家恭维一下,那就完了;不要说学佛不行,做人都不行。所以说,学佛的人,要这样发心。 他说什么理由呢?告诉须菩提,一个学佛修菩萨道的人,只要有一点自认崇高,自我的伟大,自觉了不起的话,他已经着在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了。 这样的人,佛说,完了!“即非菩萨”,这个人够不上是学佛的人,不是真正行菩萨道的人。 中国文化也讲大公无私,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救尽天下苍生,心中不留一念,这样才是大公无私,才是菩萨,否则,佛说即非菩萨。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