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規啼歸
重建纪实
申請共住
交通攻略
南師與洞山
洞下之風
曹洞宗门
寺院歷史
洞山理念
洞山佛像
建築規劃
洞山景點
睹影悟道
新闻汇总
成果展示
多元文化
佛法珠璣
山裡人家
生活剪影
四季風光
學習心得
文件下載
普利行願
義工招募
普利禪寺位於江西省西北部,坐落在宜豐縣同安鄉洞山村,距宜豐縣城21公裏,是禪宗五家之一曹洞宗的祖庭以及文化發祥地。寺院始建於唐鹹通中期,由曹洞宗開山祖師良价所創,後幾經興廢,於2010年複建。
2006年,宜豐書記至太湖,請益南公懷瑾重修洞山祖庭,師遂派古道留駐洞山。歷時7年,土木竣工,學人絡繹,重開禪門。
而今大師已去,然禪法常在,我們不能忘懷南師一直以來對宜豐的關心和幫助,南師關心宜豐洞山建設的事跡必將激勵後世學人奮發圖強,不斷進取。
每一座佛教名山的蘇醒,每一座禪宗古剎的重整,其實並不僅僅是一座山的再生和一座寺的再造,而是意味著藏在人們心頭的信仰又重新蘇醒與重整了。當人們紛紛走嚮佛教道場之時,正說明佛教信仰又重新進入了人們的生活之中。
佛法博大精深,新時代的洞山普利禪寺,以「學修並重」為基礎,以「健康、快樂」為主線,通過對於佛法的實踐,力求學人能夠塑造健康的體魄與人格,體悟禪定所帶來的深層次的禪悅,將禪法靈活運用至生活實踐當中,讓人生因為「禪」而快樂圓滿。
洞山普利禪寺大雄寶殿所供佛像,以及所供小型佛像,乃臺灣詹文魁先生奉南懷瑾先生命而造。
其精神核心為:「明心見性,體空無禪」 以「取其意,拙其形,虛其相,空其性」,作為禪宗佛像的錶現概念,來闡揚甚深不可言說的空靈至聖境界。
洞山普利禪寺位於江西省宜豐東北部山區,距縣城二十五公裏。如今交通設施得到巨大改善,大衆可選擇多種交通工具入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