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金刚经说什么》之感悟

南怀瑾教授在台的数十年教化岁月中,曾经多次讲解《金刚经》;因时代不同,对象不同,讲解的方式和重点也各次不同。

现在的这一本书,是一九八〇年的讲记。当时十方书院甫自成立,《金刚经》这一门课程,是为书院的学员及研究生而开,其他院校哲学系的同学,以及许多老修行们,常随众等,亦闻风而来,听讲者共约一百余人。每逢上课时间,复青大厦的十二楼,挤得水泄不通。

由于这次的听众,对佛学都有相当基础,对《金刚经》尤不陌生,故此,怀师的讲法深入骨髓,可说是叹未曾有!真正是:为上乘者说,为最上乘者说!

一九七八年怀师讲了“如何修证佛法”,两年后再讲《金刚经》。因机缘特殊,对经中的疑问及似解难解之处,剖析得淋漓尽致;读后虽不悟,亦得其门矣!

感谢永会师及圆观师先行录音记录,再由刘雨虹女士整理并加标小题;宏忍师及李素美小姐等多人帮忙校对,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金刚经》的超越哲学及宗教的特性,怀师定了一个平凡的书名《金刚经说什么》。

师曰平凡,即非平凡,是名平凡。

何为知?
是把意留住了吗?是把心小得了了吗?

何为敬?
是视万物平等吗?是慈悲吗?

何为空?
发生了,消失了,是无实无虚吗?

何为无所住?
过去、现在、未来,住哪?哪个能停留住?

留意、小心

有些同学们常问,那悟道的智慧在哪里呢?我说就在你那里,“小心啊”这一句就是“道”;“留意啊”这一句话就是“道”。因为你的“意”就是留不住,你能留到意就得道了。小心!你就是小不了心,你小到那么小心,就得道了。不要看到世界上这些都认为通俗,这都是金刚般若波罗蜜。最平凡的一句话,你能懂得了,就是圣人在说法。留意,谁能把意留得住?小心,谁能把心小得了,做到了,就得道了。般若波罗,即非般若波罗

很多年前看了一本关于王阳明的书,书名不大记得了,整整的三本书,具体讲什么也记不得了,就记得一个故事的大概:说是有个老农夫要把一块风水非常好的地卖给(还是送,不大记得了)王阳明吧,总之王阳明拒绝了。在后来的某一天,王阳明无意间来到那块宝地,感叹为什么当初没有要那块地呢?就在此时,他意识到了自己起了歪的念头,赶紧打住。

此刻的王阳明是不是就是把“意留住了”呢?是不是就是“把心小得了”呢?时刻留意自己的意,时刻小心到那么小心……然后就方可恶未生起,令其止,善未生起令其生对吗?

所谓“留意”、“小心”其实也就是“知”的另一种表达吧?

尊重、恭敬、正信

第十二品偈颂

天人针砭一言师,尊敬方知无可疑。
涕泪感恩拜未了,万缘放却只低眉。

这个偈语给它的结论,也没有什么,只是一种礼拜、一种感慨。说到真正的佛法,这一段话就是佛法,你要想开悟,就在这一品。

这其中的道理就告诉我们,做人做事就是一个恭敬的敬,就是儒家所讲的敬。一个人能够敬己,然后才可以敬人;敬别人,恭敬别人,也就是可以敬自己。一念的诚敬,当下就可以证到佛的境界,所以这一段的道理,是叫我们正信。

任何的宗教徒,不管是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当你一看到塔庙,真正很诚恳无所求而拜佛,那一念的尊敬,就是佛境界。第二念就不是了,拜一下然后想想,哎哟,我的香蕉放在这里蛮可惜,水果在这里恐怕烂了,庙上恐怕吃不完,最好分一点给我带回去,这第二念就不是佛了。

佛说的话是向人天下了一针,针砭就是这一念,一句话。所以我们称佛为天人师,这一句话是什么呢?

“尊敬方知无可疑”,就是尊重,尊重就是恭敬。一尊重啊,当下尊重 可以悟道,所以只有感谢这一句话。

大家对佛,相对还是容易恭敬的,但是要如何做到对人人恭敬呢?

或许得真正认识到人人皆佛吧?

“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这个道理就说明,一切众生生命的存在,都是幻有的,是幻相。三界六道和二十五有的众生,都是因缘所生,是没有固定的。法身的生命,在六道轮回中迁流不息,也是根据自己的业果因缘而来的;所以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它的本义是说明,一切众生自性本来是佛;自己能够反照而明心见性,就不叫做众生了,个个都是佛了。

人世间因为一切众生有我见,所以就有人;有人就有我,就有是非;有是非,就有烦恼;有烦恼就有痛苦,如此等等一连串下来。我们虽有一个身体,但身体非我之所有,暂时归我之所属,这是因缘所生,四大假合而成,不究竟,总归会幻灭的。

真正的这个自性是不生不灭的,这个自性是空性,空性必须要无我才能达到。当你修证到一个无我的境界,就得到一个智慧,就是唯识中所讲的平等性智。无我就无人,无人就无他,无众生相,无烦恼,无一切等。一切皆空,即无众生之相。这个唯识是表诠,金刚般若法门是遮诠,说明这个道理。

既然人人都是佛,那为何不敬呢?

既然人人都是佛,那又有什么可忧虑的呢?又有什么可为他人担心的呢?家人、朋友……自己又有什么可焦虑、担心的呢?自己不也是佛吗?

找到了一个快速写周报的方法啦,第一,看书的时候用抽取式荧光膜把关键字标注出来,不用打开书,就能找到书的索引;第二,当是考试的时候写作文,给自己限定时间,到时间就交稿,不准拖时间。

不可不认真,也不可太认真……非常有道理!

文 / 园

以前常听说受持读诵四个字,没有深入思考,读了南老师的讲述,对此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这里我们再度提起大家注意,“受持读诵”有四个含义。接受了,光是接受了不算数,还要领受在心,在自己心理行为中起作用,更要心有所得。我们诸位学佛研究《金刚经》,如果懂了这个空,平常碰到事情的时候,有没有领受于心?你说现在你还蛮舒服的,有点领受,那是没有碰到事啊!

一碰到事,像被人打一耳光,骂你一句话,或者把你的钱盗了,或者现在就要到医院开刀了,下一个钟头活不活还不知道,这个时候看你空不空!如果说空得了,那是真金刚了,你真能够受用了。

受还不行,必须能持,以此来修持。持者,等于拿一个拐棍,拿个手杖,永远靠着它走路,牢牢抓住,这个境界才不会动摇。就算现在去开刀,说不定麻醉回不来了,但此心这个定境仍保持着,这就是受持。

读是看书,或轻声读过去,诵是要念出来,高声朗诵。现在年轻人只是看书,看书不容易背得来。我们旧式的教育,是要背书的,背是没有用脑筋的,唱戏一样,等于进到阿赖耶识,不要用脑筋,随时背来了。

所以《金刚经》读了还要朗诵,有所体会,就是受持读诵,四个含义。

文 / 明谦

◎感谢以上作者分享,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赣(2023)000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