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生活之《我说参同契》

《参同契》又名《周易参同契》,为东汉魏伯阳所著,此书不仅是道家养生学的理论源头,亦是中国古代化学、药物学、天文历算等学科的发轫之作。因此,《参同契》一书被人尊奉为“丹经之祖”,魏伯阳其人亦被后人称为“万古丹经王”。其学说汇融周易、黄老、丹火之功于一体,用《易》的阴阳变化之理,阐述炼丹、内养之道,证明人与天地、宇宙有同体、同功而异用的法则。

因其涉及诸多学科知识,艰深晦涩,素以“天书”著称,历代注家甚多,但能参透此书者寥寥,有认为此书专讲人自身精、气、神的修炼,即内丹修炼;有认为此书是讲烧炼金丹以求仙药,即外丹修炼;亦有认为其与《易经》一样,无非阐述阳阳调和之道……各说各理,莫衷一是。


师在集采众长的基础上,独选取清朱云阳真人所注的《参同契阐幽》为讲解的底本,此书在《参同契》的注释史上,最为权威。南师的讲解共八十讲,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有着独特的“南师风格”——旁征博引,举证极多,平白如话,不拘一格,有许多独到、精辟的属于个人的经验和观点。在讲解过程中,南师还充分顾及到一般读者对周易、道家、丹道的了解程度,由浅入深,并由此书延展开,对儒、释、道三家的一体共论,亦有不少精彩的讲解。


对于一些已经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的读者来说,此书可以帮助他们进一步学习、修证;而对于一些初入门的读者来说,则可以依此领略中国古人非凡的哲学智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可以说,以先生学识之广博,及对各种修炼法门的深刻体验,此书当是国人了解、解读《参同契》这部“天书”的首选。

惭愧

从七月中旬开始斗志昂扬的阅读《我说〈参同契〉》,写了五天读书笔记以后,一直到今天也没有完成下一篇笔记。

惭愧,既放不下诸事认真的态度,也拿不起绝对自律的生活。

我这人爱好丰富多彩的尝试,又有着完美主义的枷锁,事事都想做,总觉时间不足,睡也想睡,玩也想玩,皮相的我执是一点放不下,前行的道路处处都是心的障碍。

读书也是,幼时坐不住,没有天花板的地方才是我的江湖,桌子前是一点呆不下,读书太少啦,整个人像浮在半空,没有根。我又觉,现在读书也不晚,拿起几本书,觉得这本好,那本也好,光的回流半拉子技术——看电子书易费眼,不能吃苦——纸质书不便携。这本也看,那本也看,乘公交看,时间缝隙看,睡前也听书,句句是好句,就是脑子混沌,还在捡珠子,实修不足,也实在穿不起来。

被友人push的一切事务总是不好意思推脱。只能于此献丑随笔几句,检验自己,也穿穿珠子。

精进与松弛

读书

《参同契》是早期道教重要典籍,素有“天书”之称,全名《周易参同契》。《我说〈参同契〉》是南怀瑾老师对于此书的解读,他在书中认为:《参同契》参合了三种原则相同的学问,且熔于一炉——老庄、道家的丹道,还有《易经》的学问,是一本非读不可的秘密典籍。它既是哲学又是科学,也是古典文学之作,其中包含了中华民族最高深之承天接地的文化。这书,天书?我读一百遍能读懂吗?理论先行倒也不是不行,“变动不居,周流六虚”,先把知识学到起,该用的时候就会用了。

南师把易经的卦放到自然现象中作解释,倒不如理解为卦就是老祖宗总结的自然智慧,这么看来我自然经验严重匮乏,从未关注过“一阳来复”的雷声,也未关注过冬眠苏醒的蝉虫,南师讲的透彻又具体,我每句都觉得对,但是能悟到的连皮毛都没有。

“子午打坐,卯酉沐浴”,脑子很清楚这样对,我子时打坐,状态超好。哈哈,状态一好,这不就又不对了,不该有状态啊,状态不就是“我”吗?

前两年晚上坐个十几分钟,光速入睡,现在坐个近一小时,根本不用睡了,精神百倍。我还是有些怕破坏规律,我能意识到自己的恐惧,那种对于不可把控的恐惧,怕肉身的腐朽,怕眼周的细纹,很俗。明白无常,害怕无常,如何面对无常?

我们应该顺应自然规律,然后去觉察身体,敏锐的觉察自然的阴阳交替、自我的阴阳交替,子时是“一阳来复”,所以子时打坐容易进步,那我们每个人的子时不同,阳能发动的时间不同,这又如何觉察?我已经在努力的觉知身体,观察内在宇宙的运行规律,从今年春季完成论文的规律日子里,我能清晰的感受不同时辰的情绪变化,我又喜欢把这些和八字喜忌联系到一起。那么对于阳能的观察,很茫然愚钝,且浑浑噩噩的,用眼睛看不清,用心更看不清。《心经》上说的话:“照见五蕴皆空”,你就照着它,由它自然添长。到底是努力精进还是顺其自然?修行人,是想要证悟的,而我们大部分,总是用有所得的心,求无所得的果。

我喜欢把自己的不做计划和不做选择归为太阳星座天秤座,把自己的完美主义和苛刻归为月亮星座处女座,就好像是接受一切理论,允许一切发生。脑子很清楚,但是这允许的一切,都是建立在与我的低相关性上,因为不在乎,所以接受一切发生。这样的自我,如何能够生起慈悲心啊,众生皆苦,那这苦与我是何关系呢?

佛陀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因为对“我”的贪执产生了苦。

《参同契》把这条路讲的很清楚,各种境界,各种神通,各种障碍。实在是浅薄,我的理解目前仅是,觉察自己,照见自己,做自己认为对的事,然后放下这种对于“是非对错”的评判。

我们都害怕自己未知的事物,用一些想象来洞见这个世界。“迷信”这个词,更多的是一种盲目,如果没有洞见所有的科学,那我可以说是迷信科学。对啊,我们没有看到的认知以外的一切,如果因为没有看到不够透彻,就对其评价,那就是盲目。

瑜伽

刚刚说到迷信的事情,起初练瑜伽、教瑜伽的时候,有点像迷信,翻自己早些年的朋友圈分享,大多是关于瑜伽,瑜伽好像充斥了我所有的生活,一切好像都在为瑜伽让路。后来,在日复一日的瑜伽练习中,感受了瑜伽,真正的瑜伽。就好像通往山顶的许多条路,“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道家也是,佛家也是,可能瑜伽也是。

有时候练习的场真的很神奇,不得不承认能量的绝对存在和差异性,同样都是练习,在北京总感觉多双眼睛看着,总是告诉自己要做好,每个体式认真练,这种认真造成了身体不自觉的紧张。

自我练习的时候,会觉得自己真棒,在无人看到的角落仍然在认真练习,这种渴望别人看见自己努力的心态,也是障碍。

在成都的场练习,我放松专注又不刻意,好像也没有管呼吸、没有管身体,练完一级加二级也不觉得疲倦。不同的能量会给人不同的惯性,这些能量就像一个个机缘,在一切应该的时刻,幻化成“我”的形象出现了。

但我们看到的确实也只是我们“想”或者“能”看到的,认知决定了眼睛,眼睛蒙蔽了思维,思维狡猾而敏捷,心又总是被忽略。

最后啊,最近感悟确实不多,可能是人也不够清洁,饭吃的倒是不太多。这穿珠子的能力实在是太差,也是借着教师节,感恩各位人生路上指引我的老师吧。继续努力,坚持不懈,顺其自然。

文 / Anny

◎感谢以上作者分享,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赣(2023)000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