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規啼歸
重建纪实
申請共住
交通攻略
南師與洞山
洞下之風
曹洞宗门
寺院歷史
洞山理念
洞山佛像
建築規劃
洞山景點
睹影悟道
新闻汇总
成果展示
多元文化
佛法珠璣
山裡人家
生活剪影
四季風光
學習心得
文件下載
普利行願
義工招募
《参同契》又名《周易参同契》,为东汉魏伯阳所著,此书不仅是道家养生学的理论源头,亦是中国古代化学、药物学、天文历算等学科的发轫之作。因此,《参同契》一书被人尊奉为“丹经之祖”,魏伯阳其人亦被后人称为“万古丹经王”。其学说汇融周易、黄老、丹火之功于一体,用《易》的阴阳变化之理,阐述炼丹、内养之道,证明人与天地、宇宙有同体、同功而异用的法则。 因其涉及诸多学科知识,艰深晦涩,素以“天书”著称,历代注家甚多,但能参透此书者寥寥,有认为此书专讲人自身精、气、神的修炼,即内丹修炼;有认为此书是讲烧炼金丹以求仙药,即外丹修炼;亦有认为其与《易经》一样,无非阐述阳阳调和之道……各说各理,莫衷一是。 南师在集采众长的基础上,独选取清朱云阳真人所注的《参同契阐幽》为讲解的底本,此书在《参同契》的注释史上,最为权威。南师的讲解共八十讲,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有着独特的“南师风格”——旁征博引,举证极多,平白如话,不拘一格,有许多独到、精辟的属于个人的经验和观点。在讲解过程中,南师还充分顾及到一般读者对周易、道家、丹道的了解程度,由浅入深,并由此书延展开,对儒、释、道三家的一体共论,亦有不少精彩的讲解。 对于一些已经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的读者来说,此书可以帮助他们进一步学习、修证;而对于一些初入门的读者来说,则可以依此领略中国古人非凡的哲学智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可以说,以先生学识之广博,及对各种修炼法门的深刻体验,此书当是国人了解、解读《参同契》这部“天书”的首选。
《参同契》又名《周易参同契》,为东汉魏伯阳所著,此书不仅是道家养生学的理论源头,亦是中国古代化学、药物学、天文历算等学科的发轫之作。因此,《参同契》一书被人尊奉为“丹经之祖”,魏伯阳其人亦被后人称为“万古丹经王”。其学说汇融周易、黄老、丹火之功于一体,用《易》的阴阳变化之理,阐述炼丹、内养之道,证明人与天地、宇宙有同体、同功而异用的法则。
因其涉及诸多学科知识,艰深晦涩,素以“天书”著称,历代注家甚多,但能参透此书者寥寥,有认为此书专讲人自身精、气、神的修炼,即内丹修炼;有认为此书是讲烧炼金丹以求仙药,即外丹修炼;亦有认为其与《易经》一样,无非阐述阳阳调和之道……各说各理,莫衷一是。
南师在集采众长的基础上,独选取清朱云阳真人所注的《参同契阐幽》为讲解的底本,此书在《参同契》的注释史上,最为权威。南师的讲解共八十讲,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有着独特的“南师风格”——旁征博引,举证极多,平白如话,不拘一格,有许多独到、精辟的属于个人的经验和观点。在讲解过程中,南师还充分顾及到一般读者对周易、道家、丹道的了解程度,由浅入深,并由此书延展开,对儒、释、道三家的一体共论,亦有不少精彩的讲解。
对于一些已经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的读者来说,此书可以帮助他们进一步学习、修证;而对于一些初入门的读者来说,则可以依此领略中国古人非凡的哲学智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可以说,以先生学识之广博,及对各种修炼法门的深刻体验,此书当是国人了解、解读《参同契》这部“天书”的首选。
所以你不要去追问,追问也没有用!你打坐连普通的定境都做不到,你懂这个又有什么用呢?拿去吹牛,然后装成自己是一个老师的样子,到处去教人,传一个打坐,传一个口诀,那是在造业啊!不可以这样做!所以你要注意,这里是个大关键,丹经道书不是故意保留的。丹经道书难读,等于读司马迁的《史记》一样,把全部《史记》都融会贯通,你才会懂某个问题在某一篇、某一句已经有了,都已答复了。丹经道书的情形也是这样,他说这个长生不死之大药,就是“金丹”了。
很多时候看一本书也是如此,好像找不到答案,但全书读完,忽而感觉,答案早就给出了……
“金亦须五分,当重如原初之铢两”,要刚到合十,“不可不及也。金水二者,既得其真”,要得到真的境界,“自有真土,调和其间”。我讲过的,真土就是真意,真意不是妄想也不是执著也不是念头,是自然知道。你们千万不要拿西方哲学家的话,说那是直觉!那不是直觉,因为直觉还是意识境界。真土是自然而知的,就是《中庸》所讲的“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不要用心就到了,应该怎么样,自己就晓得把握,“调和其间”是这个道理。
这个叫作“三家相会,恰圆三五之数”,三家就是神、气、意,后来也叫作精气神。因为这个神和气平常合不拢来的,我们这个思想和呼吸两个配不起来的,对不对?人在呼吸,思想也在想,两个各自行动。到要结合时,中间有个媒人黄婆,就是真意,所以要三家结合在一起,结果搞采补的人就把它变成真实事情啦。实际上它只是个形容,要男女双方见面,中间要有个拉线的罢了。所以《参同契》的原文说,“故曰,其土遂不离”,真意不动,这个真意是非空非有,即空即有。“二者与之俱”,神与气跟着这个真意也不动了,这个叫做得定。拿佛家来讲就是禅定。真正的“系心一缘”,一心一不乱,真得定了。
不是思,不是想,不是用心,不是……只是纯粹的祈祷,然后所思的随之而来了,那个是什么?
今年曾遇到一个七岁的小姑娘,她跟我讲,说她晚上常做噩梦,然后她就祈祷上天,保佑她不做恶梦,结果噩梦是不做了,美梦也没有了。她说,幸好有上天,她遇到难题的时候就会去和上天祈祷,我明白她的感受。
她非常可爱的,有一点点胖嘟嘟的,她闭眼打坐时说苦啊!这不是去年师父们的台词吗?被这个小姑娘惊到了。
她耳垂非常的大,很像佛的耳朵,才七岁就说不吃午饭,要减肥。她要不停地学东西,都没时间玩。她说她喜欢她姥姥,姥姥不单单会让她做作业,还会安排时间让她休息、让她玩。
打坐数息随息是治心,就是佛家的调心。因为我们的思想很乱,拿个东西给你把握住,这个不算“神入炁中”。当“神入炁中”时,外面呼吸完全停止了,气脉完全通了。这时的现象是身体感觉没有了,身体的障碍没有了。我们现在都觉得有个我坐在那里,有这个肉体,如果没有感觉这个肉体,呼吸完全宁静,一切的思想寂灭停止了,就连那个灵明知觉之性也清净了,因为气的凝住,神与气两个结合了,也就是“神入炁中”。
“形动则影随,寸步不离,木火之于金水亦然,精魄既合同而化。”你精神魂魄归到一起而起变化,“神魂亦与之俱妙矣”,只要把神气凝住,念头思想就不必管了,妄念自然没有了,真如正念也自然来了。道家走的是这个路子,而佛家光在那个念上打主意,搞了半天定不下去,因为气抓不住。道家是在神、气上打主意,神气拴住了,等于把情人抓住了,对方就非回来不可。佛家、道家、显教、密宗,各有各的长处,应用之妙在乎一心,就是火候;功夫难做就在火候,火候嘛,只能讲到这里啦!“此金丹造化之妙也。”这还是讲原理,解释原理。
用之妙在乎一心,就是火候; 功夫难做就在火候……
火候? 什么又是工作的火候呢? 什么又是生活的火候呢? 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文 / 园
去年在洞山上课的时候,空空老师建议:“刚开始静坐建议看《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禅与生命认知的初讲》,有点状态了看《我说参同契》、《习禅录影》”。脑子里突然想起这段话的时候,这本书我已经读了小一半,正处于焦灼中——太难看懂了!心塞得很,顿时感觉我是不是太过于冒进了?我连熬腿30分钟都要看状态,怎么有脸来读?
还好从后半部分开始,南师开始反复强调,“修道一定要把学理弄清楚,才好下手做工夫。就好比先弄清楚了原理公式,再去实验室做实验,成功的几率就大了嘛”。本书开头部分并不难,随之就像天书,但若坚持下去到了后半部分,虽然如我的根器还是很难见到柳暗花明,但总归是能窥见天光的。而且越到后面,南师讲得就越透彻和一针见血,勾着我这种扒着门缝使劲看的人啧啧称奇。所以,这本书目前对我而言最大的帮助就是让我理解了修道的原理,这样心里就有了继续坚持的信心。简单粗暴来说就是,这本书从根本上回答了为什么静坐修道就能长生不老,以及修道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境况、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境况和应对之策。看懂了一点,就学一点,这几天早上熬腿子到了最后,我总是对自己的腿冷笑,疼什么疼,又死不了!虽然这股子劲头只能坚持三五分钟,但总归是多熬了三五分钟。
读完《老子他说》,我已经可以完整背诵道德经全文了,但读完《我说参同契》,由于阅读困难、需要大量时间,我就只背诵完了64卦。乾坤坎离之间变化的原理随着阅读的深入和南师的不断重复,也激起了我对易经的极大兴趣。而上二个月刚刚阅读和背诵过的庄子的“混沌”和老子的“道法自然”,在理解上也更深入了一步,之前没讲透的部分,在这里酣畅淋漓。所以这书啊,一本本串连起来可真奇妙,我们的传统文化实在是太伟大了,每每我都感觉时间不够用,自己开始的实在太晚。
最后,再次感谢师父组织的阅读活动,于我实在是受益匪浅。刚刚好一年的时间,从阅读《禅海蠡测》开始、到《原本大学微言》、《话说中庸》、《论语别裁》、《庄子諵譁》、《小言黄帝内经》、《老子他说》再到《我说参同契》,中间我还自己读了两遍《金刚经说什么》,一步一步,在集体力量的影响下,让我一个之前从未接触过儒释道内容、上一次读古文还是二十多年前的文盲,一下子就成长了起来。我养成了每天不间断读书的习惯、养成了每天不间断古文背诵的习惯、养成了面对难啃骨头不放弃的习惯,感觉日常十分充实美好。
文 / 何小青
◎感谢以上作者分享,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赣(2023)000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