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規啼歸
重建纪实
申請共住
交通攻略
南師與洞山
洞下之風
曹洞宗门
寺院歷史
洞山理念
洞山佛像
建築規劃
洞山景點
睹影悟道
新闻汇总
成果展示
多元文化
佛法珠璣
山裡人家
生活剪影
四季風光
學習心得
文件下載
普利行願
義工招募
南怀瑾先生讲述的《原本大学微言》旁征博引,融会中外古今学说与历史于一炉,对于”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以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修养次第及致用之学,都讲得很详尽透彻。对于知、止、定、静、安、虑、得的七项内证功夫,更是超越前人的见解。二千年来隐晦不彰的原本《大学》,在本书中灿然大白,是现代人修身处世所不可或缺的好书。
阅读《原本大学微言》的第四周已悄然过去,时间老人在不言不语中,弹指一瞬间更换了季节的颜色。记得有位作家说过:“书要慢慢读,文字是要呼吸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南师所言字字珠玑,潜心阅读大需审细。
读书则未置,可笑习气存。囫囵吞枣与走马观花是读书的大忌,而我却二者俱全。虽然从小喜爱阅读,但至今仍如竹篮打水,徒手摘星,一到周末总结便提笔忘字,胸无点墨。
上午与友人谈及总结心得之事。
她说,“为何要留到周六写?平时可以每天写一点,周六稍微整理一下就好了。”
我告诉她,自己平时太忙了。
她听后平静的说:“其实,并非所有写下的文字都要独立成章,心血来潮,有感而发,一词一句,一个想法,都可以顺手记下,慢慢养成习惯,就会发现自己可以做到,其实也没有那么忙。”
她的意思是,即使工作繁忙,如果真心想做好这件事,就一定可以做到。
我想了想,如今的人们好像都很忙,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么,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我”不在,对事情没有“诚其意”。从一开始就没有端正心态,追求“至善”,对结果总是差不多就好。
然而,若不诚其意,如何正其心?假如让繁忙的事务束缚了身心,那么,就难免像机器一般,虽然高速运转,但却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日月更替,斗转星移,学者先贤,薪火相传。书籍能载你穿古越今,游遍世界,而后回到出发的地方。
竹篮打水,即使没有打到水,但篮子却干净了;徒手摘星,即使摘不到星,但也不会满手泥泞。
电子设备难以提供指尖纹路与纸张摩挲带来的灵动,这仍然是一个开卷有益,落笔心安的时代。
文 / Ruyi
阅读至“第八篇:儒学演化与国家发展”。
看完“外用篇: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解说及历史案例,发现自己缺少切身经历,谈起感悟颇为无力。这周再读治国平天下的后半部及第八篇的开头,忽然有了一些想法。
如今的中国早已不再是封建王朝的时代,治国平天下的历史看起来那么陌生而遥远。古代的教育和资源分配不均,只有王臣宰辅才有机会名垂青史。他们虽然做的是治国平天下的大事,但却和普通的人生没有本质区别,只是所处的位置不同罢了。
尽管普罗大众没有被赋予治国平天下的责任,但从历史的演绎中,我们也可以反思自己。
跟着南师回顾历史,发现最长的王朝不过几百年,最长的君位不过几十载。更有甚者,唐后五代时期,三五年一个朝代,最长不过十余年。
纵观历史,在封建王朝的大船上,掌舵龙头和治理大臣们“修身、齐家”的修养更为重要。唯有如此,才能为大船上的百姓做好典范,带动民众修自身,齐小家,乃至民富国强。
以史为镜,读史鉴人。一个人如果想提升自己的修养,就当以“修身、齐家”为根本,并且清醒的知道,人生中的起伏都是常事。明君如康熙者,在位也不过61年,清朝举二百余年的国力和惯性也换不来永恒的江山,这便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经验。
因此,应当好好把握修身、齐家的机缘,做好本分之事,尽自己的能力守护好自己的船。
第八篇中,南师介绍了儒释道三家在中国上千年的历史发展。历代王朝采用不同的指导思想,影响决策乃至国家命运。
周天子重道,于是大家都推崇《易经》;唐代礼佛,大众倾心禅宗;宋代重儒,学者便随朱熹学八股,考功名。正如今日,美国推重美式民主,追随者们也效尤之。
如此说来,越是举足轻重者,越要修“定”,不然波及到万民众生,所受影响者,不知其凡几也。造成明清腐儒之风的不正是八股文化吗?
再者,若是小民,更要修“定”,不随波逐流,不一叶障目,不被人言所裹胁,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做好民众更为不易。
早上在公园静坐,张开眼睛,映入眼帘的光色让我如此陌生。这个世界是真实的吗?是光线射入眼里而映入心中的吗?如果我从未坐过地铁,那么听到地铁开过的声音,心中会显现地铁的概念吗?
也许这是静坐带来的领悟吧,让心静下来重新审视自己和世界。眼前的苦可能没有那么苦,甜也没有那么甜。
人们往往希望自己的人生有明确的路线,因为迷茫和黑暗实在让人气馁。学会“知、止、定、静、安”,便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内“圣”是脚和路,外“王”的“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沿途的风景,想看什么风景,取决于心中的方向和所乘的交通工具。
定能生慧,希望我们都能具足智慧,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为平凡的人生赋予独特的意义。
文 / Christal 廖
这周读了第六篇 “齐家治国” 与 第七篇 “治国平天下”, 虽然还有后面的篇章, 但对于《大学》原文的注解,到这里就已经完成了。
看过这两篇,觉得“齐家”是重中之重,如果自己连家人都照顾不好,又何以“治国平天下”呢?如果能力不足,“诚意、正心、修身”的功夫不够,那么就要从管好自己的心性入手,先能影响身边的人,再谈“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此外,千万不能拿那些道德标准和修养功夫来要求别人,正所谓,先自立,然后立人;先自觉,方能觉他。
最后,看到南师列举了许多史实,着重阐释“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的道理。这与佛家所说的因果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的道理如出一辙。
读罢好书,不忘佳句:“家国,国家。没有家,哪有国?没有国,家在哪?” “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掩卷覃思,深以为然。
文 / 陈国华
◎感谢以上作者分享,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