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規啼歸
重建纪实
申請共住
交通攻略
南師與洞山
洞下之風
曹洞宗门
寺院歷史
洞山理念
洞山佛像
建築規劃
洞山景點
睹影悟道
新闻汇总
成果展示
多元文化
佛法珠璣
山裡人家
生活剪影
四季風光
學習心得
文件下載
普利行願
義工招募
南怀瑾先生讲述的《原本大学微言》旁征博引,融会中外古今学说与历史于一炉,对于”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以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修养次第及致用之学,都讲得很详尽透彻。对于知、止、定、静、安、虑、得的七项内证功夫,更是超越前人的见解。二千年来隐晦不彰的原本《大学》,在本书中灿然大白,是现代人修身处世所不可或缺的好书。
本周阅读了第二篇“七证的修养功夫”的四部分:“实在难说能说一‘定’”、“宁‘静’致远究如何”、“无处将心为汝‘安’”、“众里寻他千百‘度’”,现整理部分如下:
佛(小乘)的“内明”、“定学”——统称为“四禅八定”——共法(佛法、宗教、宗派,一般学者都可能进入的一种身心修养境界)
综合起来,便叫做“九次第定”(小乘佛学修证功夫的学问)。
小乘“禅观”:
指同时有了解自心,观察自心的本能,在心理学上叫监察意识,在哲学的理论上,便叫它是理性或理智的作用。
朱子“虚灵不昧”的境界;理学家“昭昭灵灵”;禅师“历历孤明”;“大人之学“的“知止而后有定”;大乘佛学来讲,达到半途,未尽全程。
“有寻有伺”(玄奘法师翻译的佛经)
寻:譬如灵猫捕鼠,在找。犹如拿一支手电筒来找东西。
“寻是思维或计划“——《阿毗达摩轻松谈》
伺:犹如黄龙南禅师说的:“如灵猫捕鼠,目睛不瞬,四足踞地,诸根顺向,首尾一直,伺机而动。”犹如千万支电灯光下,照到物件投人光中。
“伺是心持续省察目标“——《阿毗达摩轻松谈》
初步用“有寻有伺”的心态去捕捉自己此心的清静境地,第二步“无寻唯伺”的心境慢慢纯熟了,可达到最后达到“无寻无伺”,才能使意识清明,心如明镜的境界。
《易经》开始便在《乾卦·象泉辞》上说,“天行健”。怎么叫做“天行健”呢?这是说,这个宇宙天体,它永远在动。“行”字,就是行走运转的道理。至于下一句“君子以自强不息”,那是教人们也要效法天地,永远要自立自强不要偷懒止息。天地宇宙,如不运转,那么,便如《易经》所说的的道理,乾坤息矣!
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人也是一个一刻不停的自转的星体,其他的一切事物也是一个一刻不停的自转的星体,当两个星体转到同一个轨道的时候才能相遇,同时又因为各自在不停的自转,所以就又会彼此分离。当人与美好的事物相遇时,因为各自的自转,注定会彼此分离;当人与不好的事物相碰时,也会因各自的自转,必然也会远离。
所以,无常(变)会给人带来苦,可也因为无常(变),人也才会遇见美好。
“动”与“静”、“空”与“有”、“生“和”灭“——一体两面的一种变化规律。
“止”与“定”、“静“与“动”——起心动念之间,在程度上有深浅的差别。
我们心理意识的思潮,连带情绪的波动,正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夹泥沙而俱下,无法制止。历来治水的办法,一是疏导,一是堵防。《大学》所说治心的方法,第一步便是“知止”。所谓“止”的方法,就如治水一样,姑且打了一道堤防,先用智知来制心一处,渐渐分散流量,加以疏导。将犹如奔竞流水的此心,引入渠道以后,归到一个平原湖泊的时候,渐渐变成止水澄波,清风徐来,微波不兴,就是达到了知止而后有定”的境界了。
以上部分刚好细致的回答了“知”与“止”的互动关系中:谁能把此心思绪,清清静静、平平安安地时常摆在一个清明、清静、安详的境界中呢?恐怕是绝对不能做到的吧?答案是能够做到的。问题是人们不知道自己怎么来“知止”。
又或者说为什么要持咒?静坐时为什么要观呼吸?就是为了一念代万念……让心制一处,意识平静,呼吸平静,身心轻安。
听了不要用心去求静,一有用心,“君心正闹在”,早已不静了!
《大学》之“虑”=“精思”=“思”(秦、汉以后)=“想”(普通话)=思想〔魏、晋、至隋唐之间,佛学注重“因明”(逻辑)的思辨〕
“想”字,是属于在心理上的,头脑里的粗浅现象:“妄想”、“妄心”。去追忆、寻找是“想”的作用。
“想是记忆、认知或标记。想与慧不同,慧仅认知什么是善的。但是,想会记住对与错、善与恶。” ——《阿毗达摩轻松谈》
“思”字,是细致的、宁静的。记得熟悉,不费心找,自然而然,轻松知道,是“思”的作用。
“思心所,作用是引领心和其他众心所与它一起生起……驱使心和心所结合一起朝向目标的组织力正是思‘心所’。思即是业,当思强有力时,业是强的。当思薄弱时,业是弱的。“ ——《阿毗达摩轻松谈》
2022.11.19 上海 徐国园
第271页有一段话:“照我默默的观察看来,依照现代物质文明的快速进步和精神文明相对的衰落,不论是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甚至举世皆醉的工商业竞相发展,不久的将来,人类社会不会再有家庭制度的存在,而且也没有婚姻制度神圣的存在了!”
这段话我很有同感,因为看到身边的很多朋友,包括我自己,都被婚姻这个必须折磨的不轻,年轻的时候,不知道为啥要结婚,结了婚,不知道怎样和一群本来就没有半毛钱关系的外人相处,还要假惺惺的叫一声爸妈,我自己有爸妈的呀,为啥要去叫别人?这个对于我这傻实在的脾气来说,真的很难。而且从恋爱,到结婚,感觉就是一场大大的误会,就像看了一场电影,却发现自己被困在这个既定的角色里,出不来。
我看到很多的朋友,离婚了,我既感到可惜,又很羡慕她们重获自由!因为我没有勇气走出那一步,我还在这个漩涡里盘旋着,为了我所谓的一些责任心。但也有好的一面,就是糟糕的婚姻,真的是一场很好的修炼,我的朋友们都表示很佩服我的心态,就是天都快塌了还有心情唱歌的感觉,这我也要感谢这些年苦逼的生活,没有这些所谓的苦难,没有种种的不堪回首,我也不会去寻找人生的一丝丝快乐,比如练瑜伽,比如唱歌,比如去寺庙打佛七,还有我现在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把自己还给自己,把别人还给别人。
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多观察自己,反思自己,把眼睛看向自己,就像空空老师讲过的,把指头直指自己的内心,这才苟且偷生,换来相对安稳一些的生活。
其实想想,以前觉得爱人,恋人,夫妻,老伴儿,这些词语说起来都很亲切,感觉这才是人生的意义,但现在看来,我只想说,很多夫妻现在的情况是:要么互相折磨,要么互相利用。可能我的想法有些片面或者消极,但这真的是我的感受。
所以,婚姻这个事情,真的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为什么我们上了这么多年的学,从6岁到24岁大学毕业,但对于生活,对于爱情,对于人生的意义,我们却没有半点的准备,只能随着这个社会的变化而被动挨打?归根到底,还是输在了文化上。现在看的书,哪怕是《金刚经》也好,《心经》也好,只要小时候多读一读,也不至于前半生都在碌碌无为中浑浑噩噩的度过,现在42岁了,才有点要开始学习的意思,不过还不晚,还有后半生可以努力!
雅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