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規啼歸
重建纪实
申請共住
交通攻略
南師與洞山
洞下之風
曹洞宗门
寺院歷史
洞山理念
洞山佛像
建築規劃
洞山景點
睹影悟道
新闻汇总
成果展示
多元文化
佛法珠璣
山裡人家
生活剪影
四季風光
學習心得
文件下載
普利行願
義工招募
惶惶然南师仙游已十载。为纪念南师,为求正知正见,我们共读南老师在1955年写的《禅海蠡测》。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做什么样的事。”
曾多次扪心自问,自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一个哗众取宠、沽名钓誉、游戏人间的瑜伽练习者吗?
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一个“非黑即白终是浅,因果轮回才是真”的世界吗?
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了“神通妙用”和“生死之间”的阅读。
从小到大,对于神奇鬼怪的事件都异常感兴趣,总觉得这个宇宙除了我们生活的世界,还有千千万万个看不到的维度和空间,其运行规律和我们的世界或许有相通、相连结的地方。
为何有的人贪生怕死,有的人却笑谈生死,坐脱立亡?
为何有的人能预知祸福且通晓宿命,岂非已得神通乎?
佛经上说神通有六种: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修通者,乃定慧熏修之力所生,可以力学而得。于是,不得不问,究竟何为神通?
“神通又别曰神通力,神为妙用不测之义,通为通融自在之义,力为力用之义;全之,即谓有不测妙力能变融通自在也。是乃定慧之所生。”
读到这里,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老师常强调静坐的良苦用心了。为什么静坐重要?因为只有静到一定程度,才能进入禅定。
在禅定中,常有两种现象发生:
一、静时感觉身体有变化。 静时正是动时底,会引发身体本能活动,乃一种生机不绝之力。(忽然想到“冷灰爆豆”)此本能活动,不待意识作用而起,如以意识作用,反而障碍此本能之活动矣。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二、静中容易见种种幻相。 日久工深者甚至能练就神通,更有甚者练出元神,来去自如。但容易使人活在幻相中或者因为生理上过度消耗而夭折。
《金刚经》有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故此当知,于静坐时遇到种种状况亦不当有喜怒哀乐等心情起伏,只需如如不动观之即可。
静坐的重要性已无需多言,但动静结合方为上策。
“今修定者,不徒以治心得定为可;若身不调,心何能定?换言之,若心不定,身岂能调哉!故修定慧者,首当调此心身,心身初既得调,定力已生,工力日久,此心此身,打成一片,与虚空相同,进而返合于本体,起而用之,与本体功能相应,既感而通,即可得神而通之之妙用矣。”
现在想想,我们在坚持练习瑜伽体式的同时,又能与静坐相结合,真的是一件幸运而又幸福的事情啊。
“神通虽是妙用,终为幻妄;未得漏尽通者,如偶发神通(五通),必至随妄流转,堕于魔外数中。”
所以,佛陀一再反对僧众修得神通者显示神通,文中多次提到未得漏尽通而常示神通的果报甚为严重。
存活于世间,即使神通广大,也迟早要面对生死的问题。因为这个器世间,万事万物都要经历“成住坏空”的过程,物我皆然,无一例外。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如是,佛陀亦如是。
何为生?何为死?
生是我们的肉体在这个有情世间由父精母血的结合而诞生;死是我们的躯壳在这个娑婆世界中四大分离,还归尘土后形态的消失。
难道一切只是这样开始,然后就这样结束了吗?
硬币有两面,一面向上,代表生;一面向下,代表死。硬币向上看得到的一面是生,向下看不到的一面,谁又知不是另一种形式的重生呢?
一行禅师曾说:“这个身体不是我,我亦未被困在这个身体里。我是没有疆界的生命,我的本性是无生、无灭。”须知生不是开始,死也不是结束,不过是意识形态的转化而已。
“生命变迁,如波分水合。故称生死者,为分段式之变迁也。”
许多人将自己看作波浪,却忘记自己也是水。他们习惯于生活在生与死的世界里,却忘记了“全波是水,全水是波”的道理,波与水其实无二无别,我们就生活在既是波也是水,没有生也没有灭的世界中。
又在痴人说梦。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沉梦,何时醒来?何须醒来。
兜兜 记于行走江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