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規啼歸
重建纪实
申請共住
交通攻略
南師與洞山
洞下之風
曹洞宗门
寺院歷史
洞山理念
洞山佛像
建築規劃
洞山景點
睹影悟道
新闻汇总
成果展示
多元文化
佛法珠璣
山裡人家
生活剪影
四季風光
學習心得
文件下載
普利行願
義工招募
洞山,位於江西省宜豐縣同安鄉洞山村,距宜豐縣縣城21公里(旅遊專線公路 ),是中外佛教禪宗曹洞宗的發祥地,也是國家AA級旅遊景區、江西省升級風景名勝區,洞山普利禪寺是江西省重點寺院,素有「洞天佛國,釋家祖庭」的盛譽。
洞山融合自然生態、佛教文化與一體。山間古木參天、藤蔓環繞、鳥語花香、鳴泉飛瀑,塔林散落、廟宇精致、美不勝收。景點20余處,包括价祖塔、蘇轍詩石刻、百草園、荷花池、千年羅漢松、石上楠、逢渠橋、夜合山和夜合山塔林、紅米堝塔林、牛形山塔林、經坑塔林等多處佛塔林。
千百年來凡是去洞山的和尚走累了都在這塊石頭上休息,天長日久便把石頭頂部都給坐(睡)成凹形,所以叫憩佛石。
那大石上長了壹棵參天大樹,這棵樹叫楠樹,壹直屹立在石頭上,故名石上楠。
兩旁都是原始森林,這些樹木都屬保護性樹種,棵棵長成參天大樹,樹幹粗壯,有的要幾人合抱,樹冠茂密,濃蔭如蓋。還有千年古藤,像壹條條巨蟒,有的懸掛林間,有的纏繞大樹。它們相互交織,那麽親密,到底是藤纏樹,還是樹纏藤呢?它們的關系就像洞山與禪林,禪宗靠洞山而立足、光大,洞山因禪宗而聞名、增值,都是身名相依、命運相連,相互攀附。
這塊巨石四周稍微凸起,中間有些凹進,敲擊它的頂部,會發出剝剝剝的聲響,且形狀似寺廟裏僧人敲擊的木魚,所以叫木魚石(石寬3.3米、高2.6米,形似佛門法器—木魚,叩其頂端時,發出的聲音也和木魚聲相似,故又稱“響石”)。
瀑布順著巖石傾泄而下,形成幾疊白練,真如“白練掛幽谷,銀簾抖玉珠”。每當晴天的正午,陽光直射瀑面時,會映出壹道七色彩虹,似佛光普照。
在銀瀑飛練的上端有壹泉池,據《縣誌》記載:此泉水可考邑官員的功過。也就是說官員來洞山朝聖隨喜時,都要到這泉池邊照照自己的影子,如影象清晰,當是有功於民的清官,反之,則是有負於民的昏官。當然,在下雨天,如果溪水渾濁,就誰也不會去照影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