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道曹洞宗祖庭普利禪寺

知道古道師有道,現在洞山,就趕緊前往問道。

3月31日上午啟程,4月1日上午到達江西宜豐縣,飯後坐車到黨田村。因縣城車站遇一位去過洞山普利禪寺的青年熱情介紹,並一路同行到花橋鎮,故非常順利。
來到山門前,問門口的農婦:上面可以住嗎?回答說:「那要看古道師答不答應了」。「古道師?他在啊?」「在吧,昨天還看到他在上面。」
太好了!
一路上思索該問什麼?想提的問題,自己都能在經書上找到答案,兩天以來的思索,已經讓自己明白敞亮了很多。此次孤身前來無人引薦,本屬冒昧,禪師應能包容一顆求法之心。

什麼是道?
什麼是禪?
背著包走在古木參天的臺階,路過「逢渠橋」、「夜合石」,幽靜中溪水潺潺,古意盎然。
不由得唱起了那首「寒山僧蹤」……
「昨夜訪禪登嵐峰,山間只一片霧朦朧,水月鏡花心念浮動,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古道師習武從軍,當然會有一股殺氣,豪氣,這會讓一個冒昧前來求法的年輕人心生惶恐吧,何況是一位大禪師!
德山棒,臨濟喝,雲門餅,趙州茶。
禪宗不立文字,教外別傳,處處無門,處處是門。一僧一缽隱於林間即可傳道,延續如來家業。

寺廟還在建設。天王殿的兩側,是南師經常提到的那幅對聯,書法古樸圓潤:「山迥迥,水潺潺,片片白雲催犢返; 風瀟瀟,雨灑灑,飄飄黃葉止兒啼」。後面的主殿上,掛著南師手書「大雄寶殿」四個大字匾額,令人親切而莊嚴。一路詢問來到茶室,和一位年輕僧人攀談,法師很隨和,隨意,隨順。聊起周易、風水,他也曾經研究過,且出家前買過這方面的書,那書剛好是我一位師傅寫的。
沒有宗教氣息,沒有門戶之間,沒有高高在上的分別之心。
來之前起卦預測,知此行順利,受益匪淺,也能生助寺廟。談話間知道籌備7天之後一個法堂開光,我於是請求留下來多住幾日。
法師說:「好,你住禪堂」。

古道師非常辛苦,在休息,這下起床來了。我迎出門外,看到了一個剛睡醒的半老的老頭。
和視頻上那個唱「寒山僧蹤」的壯漢相比,真的變化太大了。我合十問訊,古道師回禮。
什麼是道?
什麼是禪?
看著古道師淡然的眼神,哦,然來是這樣!
「這樣」是什麼樣?
「這樣」就是這樣。

我拿出帶來的書送給禪師:一部韓鏡清居士整理的《瑜伽師地論》、一部南師的《我說參同契》、一本《禪海蠡測》,並一些果蔬種子。
好書當贈修道人。
寺裏請了武當山師傅在教八段錦,清早得起床練功。
當晚看師傅們下象棋,到22點了,我告辭去休息,禪師說:「這些天你自己照顧自己啊」。
大家都不講客氣話,來了就隨意。
是的,「自己照顧自己」。

清早尚在夢中,耳邊傳來敲磬聲和持咒聲,然來是法師在持准提儀軌。聲音好似就在隔壁,清清楚楚一聲聲傳來,就在這半醒半夢中我起床來到殿前。
鐘樓上,法師在唱誦,聲音穿透黎明,如梵音般的腔調中夾著鐘聲。
這是一種放開嗓子,敞開胸腔,盡情、深情的歌唱,裏面有修道人的虔誠,有修道人的自在無礙,無所恐怖,故帶給人安詳和喜悅。
不用韻律,韻在其中。
持咒的聲音,然來來自百米之外的法堂!

不要帶著一大堆書袋子問禪問道了。就是這樣。這個時候已問不出來話,即使非要勉強自己擠出來那幾個字:「請問師傅,什麼是禪?」恐怕師傅也許會說:「禪啊,饞嘴的饞嗎?」,又也許會笑笑而已吧。不然,能用什麼樣的語言來回答才合適呢?
我真無話可問了。
但還不夠,還需要接下來這七天裏,好好慢慢消化……
好比第一天,茶室師傅收拾桌面的時候敲響了一口小鐘,渾厚的聲音傳開來,法師問:「聲音從哪裏來?」
聲音從哪裏來?從撞擊來?還是振動來?在金屬的鐘裏,還是在空氣中?
旁邊的李居士一見這架勢,就走開了。
也許是因為:和尚出家修道是日常事,做日常事還做出這個樣子,俗……
平常就是道。
古道平常。

這七天我不能讓自己閑著,腦子一刻也不停,身體也不停地做事:除草、清理垃圾、打掃衛生……
這裏的環境很美,古木參天,竹林如樹。
第一個晚上睡在禪床上,身心放松,寒濕體質引發的鼻炎感冒一直未好,此時身體漸漸發熱,我知道這是體力得到了迅速的恢複。
因為這裏三面環山圍繞,非常聚氣。
果然從第二天開始,每天起床都感覺牙齒更加堅固,這是腎氣充足了。
平時起床皮膚柔嫩,是肝髒解毒比較徹底,也就是休息好了。
因此每天能早晨5點起床持准提咒、打太極拳,來回忙碌,晚上看經書到23點才休息。

這天來了一位法師,是茶室師傅的同參道友。文雅清靜,令人頓生敬仰。一聊之下,法師叫我坐下來,說:「你太緊了」。
是的,我太緊了,非常著急,急於沒有實質性的進展,很渴望能有修證功夫上身。
法師說:「你還在追求一個境界,以為另有一個定境存在,這也是魔。」
法師沒有一句多餘的話。每一句都正中我的病症所在。
我正是因此而來問道的。
不想被法師一語道破。
我於2009年一念放下,曾夢醒一如,於佛經及諸多事理豁然貫通,這些年來不僅沒有進步,反而退轉不少,因此焦慮。
法師一拍桌子:「須知當下所見所聞,本是現量境,何須另尋消息。只此保持,功深自然見性。」
法爾如是。如來大定也!
末了法師叮囑:「把身體調整好」。
心物一元。道家所謂性命雙修,佛家從坐禪入手,都是強調色身轉化之重要。四大調勻則身心康泰,所以才有法師慷慨地傳一句秘訣:
「把身體調整好」。

我始終沒有向古道師問道。雖然禪師是那樣的可親、和藹、平和。
我開不了口。盡管當年習武從軍的豪邁之士,如今已經是個平和可親的禪師。
英雄可以征服天下,卻征服不了自己;聖人能征服自己,從不想去征服什麼天下。
禪,讓一個豪俠義士,轉身成了一個平凡的人。
平凡到了從未覺得自己有道,自己很了不起:因此當行腳法師見到古道師,行跪拜禮時,古道師同時跪下去回禮。
眾生平等。
古道平常,法爾如是。

為什麼要修道?超凡入聖!
什麼是聖人?
周易裏頭,天地人三才,各有其位。天在上,地在下,中間是人。
天地各歸其位,各得其本,如老子《道德經》:「不失其所者久」。
天在上面負責天氣,就在上面,做好該做的事。
地在下面負責承載,就在下面,做好該做的事。
天地就位,各守其能,萬物歸焉。
人也如此。
道不分貴賤,不分智愚,不分長幼。
人安於因果,做好該做的事,本來是道。
如果一匹馬跳出來說:「哎呀,我是馬!」一定嚇壞人了,會被視為妖異而殺掉。明白這個,就可以讀《莊子》了。
對境無心莫問禪。
這個還不是究竟,但已經是我能看到的方向了,夠我好多年摸索的了。
我終於從未向古道師問道。
只是在第八日一早告辭時,在天王殿跪拜長謝!

2014年5月4日。

逍遙莊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