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话题内容不能为空。
正在查看 1 帖子:1-1 (共 1 个帖子)
  • 作者
    帖子
  • #10052
    何小青
    参与者

    ◆ 第五讲总结

    再次重复了学佛修证路线的纲要:见、修、行,三位一体
    我们学佛应选对修证有利的路子走,不要有门户之见。所谓宗派的分别,都是方法的分别,基本上仍是一样。

    1、《法华经》卷一《序品第一》“东方现瑞”

    复习前面一讲的部分内容
    1)莫要“增上慢”
    2)知见正——“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
    3)佛法只有一乘道,你懂了就成佛。开、示、悟、入,最后要证道。
    4)诸法本来就在涅槃中,本来就是寂灭的、清净的。
    5)佛法就在世间,也不离出世间。诸法都在本位上,世间万有,就是它的用。
    6)方便法门。
    7)并没有在家、出家之别,也没有出世、入世之别。

    2、《法华经》卷二《譬喻品第三》“火宅三车之喻”

    1)由舍利弗的认错说到——做到了万缘放下,一念不生,绝对空的境界,那个叫作“有余依涅槃”。罗汉境界。虽然做到万缘放下,一念不生,但是那一个业力根源的念,为万缘的种子依然还在。所以最高的罗汉境界,可以了分段生死,还不能完全超越变易生死。
    2)由憨山大师的故事关联舍利弗的故事——“荆棘林中下脚易,月明帘下转身难。”
    3)三界如火宅,生活在其中的人自以为快乐的很,佛只好诱导众生到那些车上去(三车就是三乘道——声闻、缘觉、菩萨道)
    4)禅定、解脱等并不是涅槃、菩提之果,只是加行法门而已。方便法门,等于使孩子们先得到一个快乐的境界。
    5)最后最高的原则,都是“一相”,即如来实相;“一种”,即佛种。“能生净妙第一之乐”,这是人世间第一法的快乐,清净美妙,但却不是究竟。
    6)涅槃的时候,他说平常所讲的“无常”、“苦”、“空”、“无我”,是方便法;究竟的道理则是“常”、“乐”、“我”、“净”
    5)我们不要以为“虚妄”两字是指妄念;我们的身心一切,乃至物理世界,都算是虚妄。“但离虚妄,名为解脱。”可是纵然到达这个解脱境界,也只叫作小乘极果。

    3、《法华经》卷二第四品《信解品》

    1)光靠相信也可以得道;但必须是真正的信仰,不是迷信。
    2)迦叶尊者直截明了地报告小乘的境界:灭掉一切烦恼,以为到此就是究竟,认为自己已经到家了,其他就不管了。
    3)大乘菩萨走的路线,是要教化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皆归极乐净土。
    4)什么叫“声闻”?是自己没有悟,全靠老师教化的,都是佛的成果。真正信佛法是信这个。
    5)佛认为大乘的路子,还是以小乘为主,性空以后再谈缘起。

    4、《法华经》卷三第五品《药草喻品》
    修道前要解决身体的病,非要重药不可,这是有形的药,无形的药到处都是,百千法门都是药。

    5、《授记品》

    6、《法华经》卷三《化城喻品第七》
    1)讲宿因,三世因果
    2)认为所得到的一点小功德,就可以证得涅槃,那就错了
    3)佛法不离定,更不离打坐。不过打坐入定许多劫,也不一定有用。

正在查看 1 帖子:1-1 (共 1 个帖子)
  • 哎呀,回复话题必需登录。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