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規啼歸
重建纪实
申請共住
交通攻略
南師與洞山
洞下之風
曹洞宗门
寺院歷史
洞山理念
洞山佛像
建築規劃
洞山景點
睹影悟道
新闻汇总
成果展示
多元文化
佛法珠璣
山裡人家
生活剪影
四季風光
學習心得
文件下載
普利行願
義工招募
洞山普利禅寺-曹洞宗祖庭 › 论坛 ›
◆ 第七讲总结 本讲关于《增一阿含经》的“十念”法门。话说自打十一期间听古道师父讲了《阿含经》的重要性,我就已经找来开读了,不过由于中间出了一趟远门回来又生病,耽误了不少,目前刚看到《长阿含经》的部分。唉,拖延症就是我的习气。
基本概念。 十念: “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休息”、“念安般”、“念身”,“念死”。 什么叫念呢?就是对于心灵的一种训练方法,训练自己的心灵,采用“念”的方法。 这十念包括了一切修持的方法。大乘佛法是以小乘为基础,小乘做不到,免谈大乘。
1、“念佛” 南师只强调了,这不是后世的净土宗的念佛法门。
2、“念法” 什么是法? 人生“无常”、“苦”、“空”、“无我”。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人生八苦、十二因缘、三十七道品,这些都是法。
什么叫“念法”? 就是你专心用这些道理来体会人生,以及身心变化的种种。 佛法并没有叫你搞气脉,佛法是叫你穷理,正思惟,不是不可以思想啊!绝对可以思想,佛法的理,就是正思惟,正思惟就可得禅定。
3、“念僧” 念僧是至心皈依圣贤僧众,一切圣贤僧,就是沙门,证道的果位上人。
(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想起《六祖坛经》里说到佛法僧三宝的三皈依,指的是“自性三宝”,什么是佛法僧? 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是要自性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
4、“念施” “放下!”就是内布施。 心心念念反省自己的过错,把不好的心行统统去掉,起心动念一点错误都没有,这就是念施。
5、“念天” 三界二十八天。
6、“念休息” “狂性自歇,歇即菩提。” 大休息就可以证菩提。我们睡觉是假休息,身心皆空,万缘放下,才是真休息。身也休息,心也休息,空也休息,把空的境界都休息掉了,那才叫大休息。 所谓“念休息”,是要你行、住、坐、卧,随时随地,念念放下。
7、“念戒” 未讲。
8、“念安般”。 这个要注意了!非常重要。 念安般就是念出息、入息,修持气息。
这里插入了增一阿含经中佛陀教导罗睺罗念安般的方法。 正身、正意,结跏趺坐。——修行最重要的是正身。我们打坐做工夫没有效果,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没有“正意”;因为颠倒因果,把佛的成果结论,拿来当作自己的修持法。你真达到正身、正意,没有一个身体不能转化;没有病去不掉的;没有身心不会健康的。正身、正意做到了,身心两方面绝对地健康,可以返老还童。因为一切唯心所造。 “正意”涉及了呼吸,念头抓不住,会乱跑,思想不能专一,就因为你的气在散乱,气散乱,心就散乱了。 要注意鼻孔呼吸出入的气,也就是“心息相依”的第一步,使意念跟呼吸配合为一。 “入息出息,皆悉知之” 虽然现在谈的这个路线,都是从鼻子来的。但身体上的呼吸停止了,才算真正入定了。入定时三样东西还在——暖、寿、识。阿赖耶识并没有离开过身体,真正入定了,气息一定充满。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