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话题内容不能为空。
正在查看 1 帖子:1-1 (共 1 个帖子)
  • 作者
    帖子
  • #10686
    微信用户
    参与者

    必须要将六根收摄,归此一念,意识
    不行,念方专一而得真纯,此为念佛法门之要髓也。
    如儒家所谓:“必有事焉!”诚敬之极也。
    静时修止动修观,历历情人挂眼前;若把此心移学道,即生成佛
    有何难?
    尽回大地花
    千万,供养弥陀净土身!

    只靠一声阿弥陀佛便了事的阿弥陀经,就好像是一本万利的如
    意算盘而大受欢迎了

    虚心笃行。
    或许是天道好还,或许是自求多福,他们的耕耘终于获得了成果。
    要想“万缘放
    下,制心一处”“万年一念,一念万年”地念着阿弥陀佛怎么做得到?
    要用这颗杂念纷飞的心把虚无缥缈的极乐世界观想得“如于镜
    中,自见面像”,又怎么做得到呢?
    有了正确的认识,修
    行起来才不致演出认贼作父的笑话,也才不会走错了路而人于魔道。

    穿衣吃饭是这颗心,成佛作祖也是这颗心,它能下地狱,它能升
    天堂,它能出凡人圣,它能化腐朽为神奇。
    至于如来
    那颗变而不变的心王则别称为般若,为菩提,为涅架,又名“大圆镜智
    唐代以后在‘观”字下加一 个“想”字,就成了“观想”。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我们曰常都把自性功能消耗在绵绵密密的尘劳 妄想上,这股精力的投资又换回一串串的恶习。由于这些世间业气(业 力习气)的混扰,诸如财、色、名、利等恶势力就把菩萨们挡驾到脑后。
    正所谓“举世皆从忙里老,几人肯向死前休。”
    只要我们心平气 和,对于自己谆谆善诱,从“少私寡欲”(戒)“宁静致远”(定)上着手,这 些迷途的羔羊终会良心发现,把菩萨请人中堂,而返璞归真(慧)。从 此我们就可“随心所欲不逾矩”地来一番逍遥游了。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中国的道家也早有“人身为一小宇宙”的看法。
    般若智慧即由思惟修持而来。修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麟角。

    离于邪乱”,“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成佛作祖乃大丈夫行径,非帝王将相之所能为。
    我们所以不能成道,就因为心、眼有障,如果心、眼障消就能见佛,也可以说是初人明心见性之门了。

正在查看 1 帖子:1-1 (共 1 个帖子)
  • 哎呀,回复话题必需登录。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