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话题内容不能为空。
正在查看 1 帖子:1-1 (共 1 个帖子)
  • 作者
    帖子
  • #10951
    何小青
    参与者

    ◆ 第二十八讲总结

    只有我一个人没读完了吧,真的好惭愧。终于终于,最后一讲阅读完毕!南师的这个讲座实在实在是太好了!!!!这一讲是行愿,在心行上检查自己、改变自己才是究竟!

    1、行愿

    1)大家学佛修道,都是想证果。但是为什么学的人那么多,而真正能证果的人那么少见呢?主要是行愿不够。
    如果没有行愿,见地是不会彻底的;没有真正的行愿,修证工夫是不会进步的。但我们最易忽略的,就是行愿这方面,所以大家用功会感觉不上路。
    2)佛学的基本是建立在六道轮回、三世因果上,如果根本基础上是错误的,等于想在沙滩上建房子一样,是不可能的事情。可是我们的心行都往这方面走。
    3)真正的修行,最后就是一个路子:行愿。什么叫行愿?就是修正自己的心理行为。
    我们的思想,起心动念是没有发出来的行为,一切的行动则是思想的发挥。
    我们想求得空,这是在追寻一个形而上的问题,追寻能够发生思想的根源。在行为上、思想上真正做到了空,几乎是不可能的。假定有人做到思想完全空,变成无知了,那又何必修道呢?所以空的道理不是这样。
    4)工夫为什么不能进步?为什么不能得定?是因为心行没有转。心理行为一点都没有改变的话,工夫是不会进步的,见地也不会圆满。这在中国文化上,不论是儒家、道家,说法都是一致的,都是同一个论调。

    2、《肇论》
    希望大家看《肇论》,这本书是鸠摩罗什法师的大弟子僧肇法师所作。当然,这本书不大容易看,它是集中佛法之精华,以及老、庄、孔、孟思想而成的文章。比如他写《般若无知论》,我们天天求般若大智慧的成就,他说智慧到了最高处是无智慧。等于《心经》上讲的“无智亦无得”。又说“物不迁论”,物没有去来,无动也无静,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只有当前这一下。又说“不真空论”,空而不空,这些形而上空与行为配合为一的道理,应多去研究。

    3、善行
    1)不论怎么说,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想成仙要修无数功德、无数善行才行。
    2)什么叫善行?以道家标准,一个人危急了,濒临死亡边缘时,把他救出来,起死回生,这样算是一件善行而已。以这个为标准,要满三千善行,数千功德,才够得上修天仙。其他儒家、佛家都是一样,佛家要求我们起心动念,内在的思想行为要转变。但据我所知,一个个的心行都没有丝毫动摇,太可怕了。为什么不能证果?是自己心理的结没有打开,八十八结使的结,根深蒂固。
    2)佛家要我们先从戒着手,小乘的戒还只是消极的,只防止自己行为的错误,这是小乘戒的基本原则。
    大乘菩萨要积极培植善根,这样才是大乘菩萨戒的基本。但是我们连消极的也没有做到,积极的更谈不到。
    3)大家要注意,不论出家在家,以后学佛修持之路,应注意《瑜伽师地论·声闻地》当中的瑜伽地,这里面包括了密宗所有的红、白、花、黄教的基本理论,修气脉、修止观的原则,也都告诉我们了,这点顺便提及。

    4、慈悲
    1)我们真静下来时,六根同时并用,万缘俱来时,若能万缘都知,那就是六祖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不是光修空,要能够全知才行。
    2)有许多人打坐修道,遭遇很多魔境界,实际上这个魔,都是自己这一生造的。不但如此,很多着魔的人,就是下意识喜欢玩弄这个东西,换句话说,他在心行方面根本没有转化。
    3)真正做到了谦,才真能做到菩萨的慈爱。道家老子云:“吾有三宝: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不敢为天下先就是“谦”。佛家也是这样,佛家谦到什么程度呢?谦到“无我”,谦虚到了极点就是无我。
    4)我们光想打坐达到空,在心行上做不到是空不了的,因为我们坐在那里守空,是“我”去守空,没有做到无我的空,假定无我,何必求空呢?无我就已经空了。
    5)以行愿来讲,“行”才是真见地,行不到,见地没有用,要做到这个才能谈到真慈悲,因为慈悲就是无我。
    菩萨的慈悲是“智”,智是“无我”爱而发。
    6)什么是修行人?是永远严格检查自己的人。随时检查自己的心行思想,随时在检查自己行为的人,才是修行人。

    5、贪瞋痴慢疑
    1)你说,你打起坐来会空,没有用的。你在事上过不去,心事来的时候过不去,瞋心来的时候比谁都大。什么是瞋心?怨天尤人就是瞋,这是瞋的根。对环境,对一切不满意,有一点感觉不满意维持着,就是瞋心的开始。
    2)你看学佛的人,个个都晓得谈空,可是每一个人都有心理上、感情上的痴,利害上的痴,生命上的痴等等,无一而不痴。没有智慧嘛!这些根会在哪里发现呢?行为上没发现,梦中都会发现的。梦中会有这样的行为。就是因为自己永远在贪瞋痴中。
    3)行为如果转变不了,要想转变气脉,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认为气脉转变就是得了道,那也是荒唐。听了多少人气脉通了,可是现在都到黑茫茫的那个地方去了。所以,如果大家在心行、行愿方面没有动摇,不要谈四禅八定,更不要想谈证果。
    4)为什么今天上座不能空?你的心念在贪瞋痴慢疑当中,一定有个东西挂在那个地方。这是阿赖耶识的问题,不是第六意识的事情。如果没有检查这个,光是打打坐求一点空,求一点工夫,没有用的,奉劝你不要学道,你会把自己给害了的。
    5)一个人真做了一件善行,这一天盘个腿打坐看看,马上就不同,气脉马上就不一样,心境马上就扩大了,这个是绝对不能欺骗自己的事。不要说真正善的行为,或内在的善心,今天如果真把贪瞋痴慢疑这些毛病解决了一点,那个境界就不同一点。
    6)所以心行方面要特别注意,这也只是说行,还没有讲愿。至于发起救人救世之愿,能有一点行为为别人着想,处处能牺牲自己的人,在我看来,没有一个做得到,一点也做不到,所以要想证果,绝无此事。
    7)修“行”,修的是心理行为,不是修腿。

    6、烦恼
    1)佛学叫我们除烦恼,我们讲行愿方面,这个心理的“行”,要做到清净,做到空。要想得定,要想明心见性,应该随时随地检查自己,是不是有一丝毫的烦恼存在?如有烦恼存在就很严重了。
    2)有一种烦恼是来自生理的,由生理不平衡所引起的,就是儒家所谓气质之性,所以修道要变化气脉,也就是要变化气质。
    3)为什么修道的人工夫好了,气色会好,气脉会通?因为受心理行为的影响,气质在变化,每一个细胞都在变化,不是假的。所以烦恼能转成菩提,转成觉性,随时清明。
    4)《维摩经》上讲:“烦恼即菩提”,就是说,你能把烦恼转过来就是菩提。因烦恼的刺激,引起你的觉悟,发现自己在烦恼中,这可不对,立刻警觉,这样一转,当下就是菩提。
    5)但是,我们的烦恼不是菩提,因为我们不知不觉中,总是跟着烦恼在转。比如刚才一个同学在讲,打坐腿子发麻,生理不好,烦恼来了。这个烦恼最重要的一部分,当然是生理影响,所以生理完全转了,变成绝对的清净,修道的基础、定的基础才算有了。所以气脉对于这一方面很重要。
    6)气脉又与心理行为有绝对的关系,你多行一点善,念头转善一点,虽然是消极的善,不是对人有利的行为,但是你能先去掉自己心中的烦恼,也算是自我本分的一点善,能够这样做到了一些,气脉就会转一分,你的定力自然就增加一分。所以,我们打坐为什么静不下来?检查起来就是因为烦恼。烦恼里头隐藏许许多多罪恶的种子,许多罪恶的因素,都是由“烦恼”而来。
    7)假如我们转掉了烦恼这个东西,完全转清了,这个时候,心境会比较清明一点点,然后我们才能够检查自己念头的起灭。

    7、八十八结使
    1)当我们打坐时,眼睛闭起来,脑子进入半休息的状态,不是完全睡眠,眼神经也没有完全地休息。只是下意识当中,空空洞洞地,在下意识的记忆习惯上,呈现一个类似空的景象而已。而这个景象前面,还是黑茫茫的,然后在这里头忙起哲学来了,玩起话头来了,然后觉得自己都懂了,还认为自己是一箭破三关呢!
    2)等你精神养好了一点,脾气也大,尤其是青年,第一关情欲就来了,也就是男女间的爱欲就强了。这点不要自欺,工夫做不好没话说,工夫一做好了,男女爱欲之念,尤其生理上的压迫就来了。这是什么原因?贪瞋痴。贪欲的第一个根本无明马上就爆发了。没有这个来,气脉也不可能打通;来了以后,欲念又引起。
    3)所以大家要特别注意八十八结使,《百法明门论》的五十一种心所,什么是根本烦恼?什么是随烦恼?随眠烦恼?这“随眠”二字译得非常好,它缠着你,跟着你,使你在睡眠昏迷的状态中,自己也检查不出来,被它迷糊住了。其实,这也是自己的魔障。
    4)一层一层检查,八十八结使能去几层,你禅定的工夫绝对就到了那里。有许多人都讲工夫,讲了半天,身口意三业一点都转不了,自己不要自欺了。
    5)自己每天要随时检查自己,看看心理行为中,烦恼罪恶的状态解除了多少,检查今天善行做了多少,就像古代儒家有功过格,用红黑豆来标记,以检查自己的心理行为。
    6)工夫做到了气住脉停,只能说明心性的功能,证明唯心所造的功能,的确可成就这些工夫、神通等。至于说证道,或证到空性,却不一定。证得三身——法身、报身、化身,那就更难。
    7)三身成就是可以现生做到的,先把气质变化过来,由善行开始做起,配合四禅八定的工夫,就有一点希望。

    8、愿
    1)愿呢?更难谈了,行愿不到,见地不会到的。换句话说,行愿不到,修证工夫也不会到。坐得好有什么用呢?你说:我打起坐来,能够坐三个钟头,心里清清净净。那是你在那里偷懒,也可以说是一种“道者盗也”。
    2)佛家有一句话很了不起,就是早晚课诵的一句话: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这就是行愿的愿,每天都提醒我们做功德。
    3)众生对我们有什么恩呢?一个人活在世界上,靠社会上很多人的努力成果,所以学佛的人要上报四重恩。我们活着一天,都要麻烦很多人提供生命所需给我们,事实上如此。同时也要想到下三道——畜生、地狱、饿鬼的苦痛。换句话说,随时要想到不如我的人的痛苦,要想到怎样去帮助他们。
    4)至于说“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那真是在念经,念过去就完了,心里根本没这回事。首先“众生无边誓愿度”,只要度我就好了。“烦恼无尽誓愿断”,最好你帮忙我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你教我就好了。“佛道无上誓愿成”,将来总有一天会成。这四句话我们往往是这样下的注解,只要一反省起来,就很严重了。所以说行门很难很难的。

    9、在心行上检查自己、改变自己才是究竟
    1)所有的佛经、三藏十二部都告诉我们了,都在讲行愿。行,三十七道品,六度万行,学佛的基本是在这些地方。
    2)了解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从心理行为上改进自己,渐渐地,工夫、见地自然会进步。这不是说教,是我的亲身体验,不从这里下工夫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不会证果的。
    3)心行的改变比打坐、比修证重要得多,而且只要心行改正一天,你的定力、打坐就随之进步一天。
    4)在工夫上追求是空的,偶然可以,过了几天就没有了。盘腿打坐与定没有绝对的关系。至于坐在那里,你身心能不能转得过来呢?这个就是问题了。其实并不在于打坐的姿势,要在心行上检查自己才是究竟,才能够谈到定。

    10、总结
    这次的课程以见地、修证、行愿为三大纲要。最后强调一句——行愿最重要。行到了,见地才会圆满,修证工夫才会证果。古人证果的多,就是在行愿。
    见地到了就是法身;修证到了就是报身;行愿到了就是化身。三身都在一念之间,这个修证不到,免谈!
    大家拿着这次所开列的书,包括大小乘经论及讲义去参考,好好从心行做起,必有好处,必能证果。

正在查看 1 帖子:1-1 (共 1 个帖子)
  • 哎呀,回复话题必需登录。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