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規啼歸
重建纪实
申請共住
交通攻略
南師與洞山
洞下之風
曹洞宗门
寺院歷史
洞山理念
洞山佛像
建築規劃
洞山景點
睹影悟道
新闻汇总
成果展示
多元文化
佛法珠璣
山裡人家
生活剪影
四季風光
學習心得
文件下載
普利行願
義工招募
洞山普利禅寺-曹洞宗祖庭 › 论坛 ›
D 263
今讀《孟子旁通》—梁惠王篇
🌲前言
🌲讲在前面
🍃春秋无义战——司马迁编撰手法中的孟子
是短见还是远见的问题呢? 还是只顾现实不顾高远的见地的问题呢? 又或更甚者是缺少胆量的问题呢?
毕竟不是谁都能拥有受得住凄凉寂寞的魄力的!
1)德不足以亲近: 董仲舒认为,在那个时代,各国诸侯之间的霸业,都不培养道德的政治基础,因此政治道德衰落,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谁也不相信谁,彼此不敢轻易亲近,所谓“德不足以亲近”。(现代人也有这个倾向)
对于文化的建立,更是漠不关心,只顾现实,而无高远的见地。
国与国之间,没有像周朝初期那样远道来归的国际道德关系,所以说,“文不足以来远”。因此只有用战争来侵略别人。
2)那个时代为什么紊乱: 以孔子的论断,都是根源于文化思想的衰落,人们眼光的视,重视现实而忽略了文化发展中的因果。
3)怎么选?要现实还是理想? 古今中外,许多被后世认为是多么伟大、能影响千秋万世的人物,在当时,大多数都是那么凄凉寂寞的。就因为他在生前不重视短见的唯利是图,对自己个人,对国家天下事,都是以如此的人品风格来为人处世的。像孟老夫子那样的人,如果当时稍微将就一点,自己降格以求,迁就一点现实,那便不同了。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