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規啼歸
重建纪实
申請共住
交通攻略
南師與洞山
洞下之風
曹洞宗门
寺院歷史
洞山理念
洞山佛像
建築規劃
洞山景點
睹影悟道
新闻汇总
成果展示
多元文化
佛法珠璣
山裡人家
生活剪影
四季風光
學習心得
文件下載
普利行願
義工招募
洞山普利禅寺-曹洞宗祖庭 › 论坛 ›
今日读完「孟子见梁惠王」的上半部分。
「孟子见梁惠王-始作俑者」部分,引用孔子这个“始作俑者”来隐喻,存有一点活人陪葬的心理念头都是不应该的,又怎么可以活生生地眼见老百姓们饿死呢?
「孟子见梁惠王-仁政之道」部分,孟子列举仁政的要点,第一是法治,第二是财政,第三是经建
「孟子见梁惠王( 其实是见梁襄王),定于一」部分,孟子这里的“一”,也可以说是一个中心思想——实行仁政的王道。再引申为外王之学来讲,那么,孟子所讲天下“定于一”的道理,便可认为是中国历史哲学的不二法门,必须要“天下统一”或“天下一统”,才有长久的安定。
「孟子见梁惠王( 其实是见齐宣王), 致君尧舜」部分,这一篇超级长哎。开篇从以羊易牛说起,孟子劝齐宣王扩大那一点仁心善念,保民治国,此乃心理行为学。之后则宣讲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最高理想——以大同世界为目标的王道与仁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再次从齐宣王君临中国的大欲,谈到救世济民的思想:“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南师说儒家思想,永远是走臣道的路线,只希望做到“致君尧舜”。由此联想起我最近正在阅读的《苏东坡新传》,东坡先生饱读诗书,胸怀的便是这儒家淑世的精神,在他的信中便有“兄虽怀坎壈于时,遇事有可尊主泽民者,便忘躯为之,祸福得丧,付与造物。”与孟子所言对照,及相应。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