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規啼歸
重建纪实
申請共住
交通攻略
南師與洞山
洞下之風
曹洞宗门
寺院歷史
洞山理念
洞山佛像
建築規劃
洞山景點
睹影悟道
新闻汇总
成果展示
多元文化
佛法珠璣
山裡人家
生活剪影
四季風光
學習心得
文件下載
普利行願
義工招募
洞山普利禅寺-曹洞宗祖庭 › 论坛 ›
1、民生思想——孟子早在当年就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主、民权、民生的思想…
2、孟子的四十不动心———读完再往前翻,发觉南师的书倒过来从后面往前读好像更容易理解。
1)儒释道三家“存心养性”、“明心见性”“修心炼性”表达不同,目的都是养心,“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养气养心和做学问事业一样,只有慢慢培“养”,急不得。
2)心平气和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果一碰到不对劲的事情就发怒或是看到美好的事物就心动气浮,就与孟子“持其志,无暴其气”(保持心志的专一和宁静,不要使意气乱跑)的七字要诀不符合了。
3)“‘生死百年花上露,悟迷一旦镜中头,人言见道方修道,我笑骑牛又觅牛,举足便超千圣去,百川昨夜转西流’——如果懂得骑牛觅牛是错的,一下子就超过了儒释道三教的圣人境界,自己自然就是一个平平实实的本来人了。”诗僧栯堂诗妙啊~
3、南师说东西方文化本来都是一个根源……炼气的修养功夫大概也是如此吧(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佛家的功夫层次比较精细,譬如智者大师天台四部止观,吸收了印度佛教、中国道家、密宗等长处,也就是养心养气的具体次第修证方法。
……《公孙丑篇》这部分实在是精华中的精华,回头再来读几遍😄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