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话题内容不能为空。
正在查看 1 帖子:1-1 (共 1 个帖子)
  • 作者
    帖子
  • #11911
    微信用户
    参与者

          今天又一次实践看儒书的新方法,从中间看,然后再倒回去看。以前已经试过从书的结尾倒回看的方法。 其实,与哪段文字内容契机,就可从此顺看或倒看全书。今天看到目录有“柳下惠”,因为曾对柳下惠很佩服,所以就选择从这里看,然后按倒序看前面内容,按正序看书末内容。 
           看完几页,发现以前关注过的两个有名的微信号的作品老是突然打住就结束的写法,原来奥妙是先生下文讲到的:
    ————
           “最后孟子对这两人的结论是:伯夷太狭隘了,有些孤高自赏,像小乘道;柳下惠不恭,处事不够严谨,也不好。太狭隘与不恭都有失中道,所以他走的是孔子的道路一大乘道;换言之,他走的是大舜之道,也是中庸之道。不过孟子没有把他自己所走的道路说出来,只说到“君子不由也”,这些都是他所不愿走的途径,说到这里就突然打住,结束了。
          这种文章的结束方法非常之妙,司马迁以及后世的文章、禅宗的教育法都是这样。你问最后结论如何?他叫你参话头,自己去参,自己去下结论。
           ……文艺作品的结局要留下问题,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去求答案。现在我们研究《孟子》到这里,知道文章中的这种章法远在几千年前的孟子时代就已有了。其实,古文里很多大文章,也都是运用这种方法的。……”
    ————
           现在想起那两个微信号读者们老是留言说微信号作者吊人胃口,不由大笑三声“哈哈哈😁”。
           今天同步阅藏,看完第20部佛经《佛说五十颂圣般若波罗蜜经》。
         

正在查看 1 帖子:1-1 (共 1 个帖子)
  • 哎呀,回复话题必需登录。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