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话题内容不能为空。
正在查看 1 帖子:1-1 (共 1 个帖子)
  • 作者
    帖子
  • #12215
    何小青
    参与者

    2024/3/25 读完《告子》上。

    1、人性论
    《告子》这部分,其实南师认为孟子在人性理论上是有问题的,逻辑难以自洽。但是南师也说,为什么孟子一开始强调人性问题,把人性问题说得那么严重?那是因为孟子所处的时代,是动乱的年代,人的悲哀痛苦,达到了极点。所以一般学者就热衷研究人类的基本问题。

    2、养心功夫
    而孟子接下里谈的养心功夫,南师认为非常重要,是孟子讲学问修养的精华,应该熟读熟记。

    ” 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孟子讲到养心的工夫,就在“其日夜之所息”。“息”者心念静止,呼吸静止,不是不知道,而是没有加上想,没有妄念; “平旦之气”就是一阳初动这个气。到了这个时候,不善也不恶,不好也不坏,人做工夫到这个境界,对于道的了解,也就差不多懂了。

    “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所有白天的行为,都是残戕我们自己生命的,白天的欲望、妄想特别多,非常忙碌,之后又用酒色两把斧头砍自己,生活等于死人戴了刑具,在那里受罪。

    “梏之反复,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养气是要永远保持这个“平旦之气”,也就是“夜气”,这是生理部分。行为的修养,心理的修养,心身内部不能保存这一股清明之气的时候,孟子没有说离死不远,只能说跟禽兽差不多了。

    ”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
    修气也好,养气也好,炼气也好,怎么修?怎么炼?怎么养呢?
    要经常保持自己心境的宁静,所谓没有妄想,把呼吸自然之气,修养到不来不去“息”的境界,那么生命永远年轻,自己就在成长;失去了养气的境界,生命就衰老死亡。

    儒家主“存心养性”,佛家主“明心见性”,道家主“修心炼性”,实际上都是由“心”的修养,进入到“性”的境界,把心性分作两层来处理。儒家的心性之学,则更偏重于孟子。

    孔子说:修养的功夫,“操则存”,掌握、把持在自己的手里,也就是掌握自己的定力,如果自己不能掌握自己,那也完了,跟禽兽差不多了。养心炼气,要在行、住、坐、卧之间,随时把握得住定的境界才行,如果放弃了它,就立即没有了。所以修养的境界,完全是由“心行”来的,不是靠盘腿打坐,如果念念散乱,念念忘失了这个境界,就不必谈修养,那是在放,在舍,放出去了,没有修养。

    3、成仁取义
    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名言,孟子进而引申出“成仁取义”
    南师说,“成仁取义”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中心点,尤其青年朋友不要忘记,我们这个文化中心,要传诸于后代生生世世。

    4、面对诱惑
    一个人如果为了财富、虚荣,贪图物质享受而动心,根本不配做一个知识分子,因为操守上已经失去了本心。

    这种操守行为,在佛家就是所谓的“办事定”;失去了操守的行为,在心性上是散乱,是不对的,在行为上是大妄行。行愿的行就是大定,普贤的十大行愿,要多么大的定力!认识清楚,才能身体力行。打坐能定,下座以后不能起心愿而定之,是不行的,能在心愿境界而定,就可以到达孔孟的道理,老庄的道理。佛法大小乘也是一样的,在我个人看来,没有两样,也就是孔子说的,“操则存,舍则亡”。

    5、 学问之道

    “仁”是心的用,博爱、慈悲,永远保持清明,养其夜气,宁静。
    “义”是人格,人的行为标准,人生所走的道路。
    学学问问,问问学学,如孔子在《论语》中说的:学问以人格行为为基础。所以中国几千年来的教育,古今有一共同目的,就是养成完美的人格,以人格教育为第一,这才是学问的道理。所以孟子也在这里说明,不在书读得好不好。

    学问没有别的,“求其放心而已矣”。每天知道修行,找回自己的心,放在平旦之气中,此心永远清明,养成永远高洁的气质,这是中国学问的精华,也就是孟子所说的“学问之道”的精华。
    ,“求其放心”就是求其放下,把一切的恶念、邪念、杂念、妄念放掉,保持夜气,那么正心、正念,自然回来了。

    6、思
    心田就是“思”,心田非常清明,一点烦恼都没有,透剔明澈,非常清凉,没有杂念杂想的境界,那个心田就叫做“思”。平常“思想”是一个名词,实际上思是思,想是想,两者是分开的。所以宋儒程明道的诗说:“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那是真的。又如佛家密宗的观想,念咒子,就是“思”的作用,思想精神的力量,超越了宇宙的功能。净土宗的西方极乐世界,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一念之间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就是“思入风云变态中”,超越了宇宙的作用,心愿的力量就有这样大。

    所以孟子说上天给我们一个头脑,给我们与众不同的伟大功能就是“思”,人不知道发挥自己的思想,求得大智慧,仅仅靠别人说,别人教,又有什么用?那不是思想,那是为了考试硬记的,硬装进去的知识。学问的成就是“精思”来的,禅宗叫做“参”。

正在查看 1 帖子:1-1 (共 1 个帖子)
  • 哎呀,回复话题必需登录。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