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規啼歸
重建纪实
申請共住
交通攻略
南師與洞山
洞下之風
曹洞宗门
寺院歷史
洞山理念
洞山佛像
建築規劃
洞山景點
睹影悟道
新闻汇总
成果展示
多元文化
佛法珠璣
山裡人家
生活剪影
四季風光
學習心得
文件下載
普利行願
義工招募
洞山普利禅寺-曹洞宗祖庭 › 论坛 ›
《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的两种合参读法
南先生在讲“孟子七篇”提到了经史合参的读法。昨天灵光一现,从记忆中的南先生的几本书里,发现了《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的两种合参读法。现写出来与一起读书的同修们同学们分享。
一、《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与《如何修证佛法》合参
现在一起读《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的同学们,大多在去年一起读完了28讲的《如何修证佛法》。 前晚的读书日记,提到了《如何修证佛法》第十七讲到第二十二讲是先生讲解《瑜伽师地论》的内容。 第十七讲前面讲的内容是: 第一讲到第十一讲前半部分,讲大乘佛教经论《华严经》、《楞严经》、《法华经》、《楞伽经》、《金刚经》、《六祖坛经》、天台宗的大乘中观——空假中三止三观(源自龙树菩萨《中论》第24品观四谛品的“空假中”那一首偈语)。 第十一讲最后部分到第十七讲前半部分,讲解禅宗五宗,依次讲沩仰宗(第十一、十二讲)、临济宗(第十一、十二、十三讲)、曹洞宗(第十三和十四讲)、云门宗(第十五讲)、法眼宗(第十六讲) 第十七讲,讲完圆悟克勤禅师学教理通透却大病一场后回师父那里正式用功的故事,南先生说到:“如何是真正的定呢?这是需要知道的。所以赶紧抽印……瑜伽师地论。……不管修空、修有,都是意识境界,并不是道,这些在《瑜伽师地论》‘意识地’中都说了……《瑜伽师地论》是讲修证程序最重要的一本书。”。 然后,《如何修证佛法》的“第十七讲”到第“二十二讲”,连续用六章(六讲)解释了《瑜伽师地论》部分章节。
南先生在讲《瑜伽师地论》的修行时,为何先用大量章节讲解禅宗见地和大乘圆顿教最高见地的经论的教义呢? 在《禅海蠡测》一书,先生说: 修行法门有二种:一从法界归摄色身……从法界摄色身,《华严》尚矣。
二、《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与《孟子旁通》七篇、《我说参同契》、《老子他说》合参。 明末四大高僧憨山大师在其所著的《三教源流异同论》“论工夫”一节中说: 【吾教五乘进修工夫,……皆以止观为本。故吾教止观,有大乘,有小乘,有人天乘,四禅八定,九通明禅。 孔氏亦曰:“知至而后有定”……此人乘止观也。 老子曰:“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庄子亦曰:“莫若以明。”……此天乘止观也。】 在《禅海蠡测》一书,先生说: 【 修行法门有二种:一从法界归摄色身。 一从色身透出法界。 从法界摄色身,《华严》尚矣。 从色身出法界,《楞严》诸经有焉。】
其实,从法界归摄色身的修行法门,就是禅宗的从塔顶往塔基的修行方法,直接讲最高见地最高法门。如果听者不理解,再一步一步降低层次讲解。这个是龙树菩萨的般若佛学系统。《华严经》,就是龙树菩萨入龙宫请出的。 从色身出法界的修行法门,就是教下各宗也是绝大数人的修行法门——从塔基往塔顶的修行方法,一步一步升高。这个是无著、世亲菩萨两兄弟菩萨的唯识法相的佛学系统。《瑜伽师地论》,就是无著菩萨每天夜晚入定后,到天界兜率天内院听弥勒菩萨讲法。白天出定,就记录下来。 先生说: “《瑜伽师地论》包括了一切修证,先从做人的人道修起,上去是天道,再上去声闻道、缘觉道、菩萨道,这五乘道的修证,都包括在内。” 大家去年和今年,一起学了《孟子旁通》七篇、《老子他说》、《我说参同契》,现在开始学《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符合上文说的“从做人的人道修起,上去是天道,再上去是声闻道……”的一步一步的修行法门,也是先生说的第二种修行法门——“从色身出法界”的修行法门。
总结: 先生圆寂前,晚年最后讲的大作《洞山指月》,首次透露了曹洞宗祖师与宋朝以后的儒家、道家在见地和实修上的内在联系。从书中可以知道,曹洞宗祖师特别是洞山祖师,很清楚从法界归摄色身、从色身出法界这两种修行法门,所以既保持了禅宗本色,又提携了儒道两家,撑起了东方文明的一片光明。
上面两种读《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的合参读法,根据自己的法缘,可以灵活运用。如果熟练了,可合用。哈哈哈😁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