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话题内容不能为空。
正在查看 1 帖子:1-1 (共 1 个帖子)
  • 作者
    帖子
  • #13373
    微信用户
    参与者

    今天看到修证方法“云何无相心三摩地,谓即于彼诸取蕴灭,思维寂静,心住一缘。如经言,无相心三摩地不低不昂,乃至广说。”
    作意缘息,作意起就找到这个息,分散精神时只有出入气。风大在身内运行,产生触,意念找那个息?还是制造那个息?使触不生?但息很短暂,呼吸自然起动。
    如果这个风是自然无主宰的,那个息也应该是本有的。那这个作意是看着的同时、“照见五蕴皆空”。这是两种状态。
    第一种是未起触受时,心缘于息,止,无分别作意。第二种是触受已起,观,审正观察。受是苦,对于痛感不能接受想下坐,是缘于对身体好受时的执取,应记起无常、生离死别的必然。心应接受所有。这时会转回去念息,因"其力未充”,触受已影响了质量,还有很长一段路。
    在两种作意练习中,是心力的锻炼,很需要意志力。

正在查看 1 帖子:1-1 (共 1 个帖子)
  • 哎呀,回复话题必需登录。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