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话题内容不能为空。
正在查看 1 帖子:1-1 (共 1 个帖子)
  • 作者
    帖子
  • #13455
    微信用户
    参与者

    今日阅读第十一讲
    摘录主要内容:
    1、等持等至 名句文身——“等持”就是平等性的修持,是修空、无相、无愿的境界。什么是“等至”呢?“等至”是八胜处、十遍处、灭尽。为什么是“等至善巧”,而不是“等持善巧”?在修持的过程上,对十种遍处、空无边、识无边,等等乃至要到达外道定的无想定,俱能任意出入,爱到哪个境界就到哪个境界。于各种定都自由出入,才是等持善巧。
    2、住定出定的行状相——住定就是能深入了解一切三摩地境界的行状相,理上、事上统统都搞清楚了,所以可以随自己的意愿住在那个定,要进什么定就进什么定,这样对于定的工夫,也不会退了。一个人真修持到入定了,就有“行状相”。真入定,如住光明定,他内外都有光明,善知识过来一看,他容光焕发 脸上的神经细胞、肌肉都变柔软了,有慈悲喜舍之相。
    3、为什么出定——真修行者,病来时就在病中修;反过来,人生就是病,身体四大在就是大病,再健康也都是病。看人生的一切,本来就是病,不一定要头痛发烧才是病,坐久了就想站起来,是坐病;站久了想躺下,是站病;躺久了就想爬起来,是睡病。要搞清楚人生就是在病苦中,整个身体就是疮,都是脓疱,另外还有“箭行”,有毒的箭;还有“无常行”。若能在各种身体状况下随时修定做工夫,才是做工夫的修定。
    4、修行地方五条件——“处所圆满”五条件
    5、修定要有威仪
    6、身心都舍 才能修行——“身心俱舍”即身心都能远离圆满,才真正具备真修行。远离一切染污作意就是“远离圆满”,心里貪嗔癡慢疑等杂念妄想都要远离
    7、念念纯善流注——“令心相续”一念万年,万年就是这一念,这叫三摩地、定境,也叫善的心一境性。此心念念流注,一念万年,就叫入定,也就是三摩地境界,心一境性就是禅定的境界。

正在查看 1 帖子:1-1 (共 1 个帖子)
  • 哎呀,回复话题必需登录。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