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規啼歸
重建纪实
申請共住
交通攻略
南師與洞山
洞下之風
曹洞宗门
寺院歷史
洞山理念
洞山佛像
建築規劃
洞山景點
睹影悟道
新闻汇总
成果展示
多元文化
佛法珠璣
山裡人家
生活剪影
四季風光
學習心得
文件下載
普利行願
義工招募
洞山普利禅寺-曹洞宗祖庭 › 论坛 ›
今日阅读第十八讲 本讲关键词:胎息、龟息,龟息绵绵 摘录主要内容 1、世间定的重要——修定必须先要做到世间定,没有得到世间定,就讲自己得了世间定,那是妄语,因为做工夫是有程序的有寻有伺就是做工夫的境界,是我们反省自己的行为状态。“自地”是自己心意识心理,有对治自己毛病的意向,要修正自己的毛病,所以叫修持。“究竟作意”是向善法上走,比较彻底。“有堪能故”,堪能就是可能 可能得定,可能入道,可能证果,这个境界就是喜乐。 2、静虑与定的不同之处——禅定境界意为静虑,有个虑在其中,在寂静里系心一缘,所以叫做静虑,是完全正静正知,是清除的。“加行究竟果作意”称得上具足,具足等于一个空的杯子,把水注满了,叫做具足。什么是具足以后得安住呢?就是说你已得加行究竟果作意了,也就是身心调顺,身心空了,永远住在一片光明大定中。在禅定境界中,修行人的心昼夜都在定境界上,要定就定。要想进入哪一种定境界去,随心欲乐,随心所欲,这个欲是禅定上界的欲,不是下界的欲。譬如密宗有一种欲乐定,意识想在这个境界享受一番,明知是享受,故意去享受,可以七天七夜都到住在欲乐定中。 3、七日七夜为什么 4、无寻无伺入二禅——什么叫无寻无伺呢?一切心的境界,不需要用心,自然和于这个标准,就叫无寻无伺。定生喜乐是二禅境界,定怎么生出喜乐呢?这儿的定,就是已得到加行究竟作意了,由此为因,是由系心一缘所生出的,就是由定而生出来的。喜是自己起心动念不再有错,像孔子说的“随心所欲不逾矩”,不会有过失了。堪能乐是跟着你的,只要你有这个工夫,这个乐境界就来了,没有这个工夫,乐是发不出来的,所以叫定生喜乐。这个定境界生出来了喜乐,喜乐由定境界所生、所成长、所培养出来的,这是第二禅。初禅离生喜乐,二禅定生喜乐,都很喜乐舒服。在此基础上,继续更上一层楼,到了第三禅境界,就离弃了喜,生出妙乐,三禅的妙乐与二禅的乐是不一样的。到了三禅,放下喜乐境界,完全放下,可以“如如安住所有正念”。工夫的次序是科学的、呆板的,一步硬是一步,乐是乐,喜是喜,绝不相同。 5、三禅以上的舍和乐——修行要有正念正知,该舍的要舍,多多修习,就可以丢掉喜的感受,而达到最寂静的境界。色身是父母所生的肉身,意身是法身所起的意生身,从究竟来说,我们这个身,也可以说是意生身,但是离不开父母所生的这个色身,色身意生身“领纳受乐”,自己感受了乐,这是禅定之乐,发起无比的轻安,色身轻安,意生身也轻安。三禅以上的无间舍,是永远都在放下的空的境界,虽然得到那个舍的境界,但没有乐了,这个没有乐是以世间乐来讲的,因为它已经超越世间的乐,无法比拟了。也因为那个境界不是人类的知识可以想象的,必须自己到了那个程度才知道。在初禅、二禅的境界里是想象不到三禅的境界的。三禅以上是舍,是放下所有的一切,就是布施。达到“住身受乐”的境界,自然烦恼不起,一切烦恼不动了。 6、禅定与三灾八难——修定的人到了第三禅,再把所有苦乐统统超越了,就进入了第四禅的境界。到了第四禅境界,则可以随时随地进入下一地定,下界的定,第二禅境界,第三禅境界,初禅境界,都可以自由出入。虽然一切定境界随时可以出入变动,但不能说已得自在,不过已经比较能够自在了。😊 7、什么是真正的虚空 8、有心定与无心定 无想定与灭尽定——无心定包括无想定和灭尽定。灭尽定是阿罗汉境界最高的禅定,是四禅八定的最高处,到了非想非非想处定。达到“暂时止息所缘作意”后,“勤修加行”才可以渐次能入灭尽定。 9、得神通了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