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话题内容不能为空。
正在查看 1 帖子:1-1 (共 1 个帖子)
  • 作者
    帖子
  • #14123
    微信用户
    参与者

         《六祖慧能禅、唯识转识、净土念佛作意、密宗,不离止观》
    今日30日读书摘录:
          譬如念佛净土法门,为何叫你念“南无阿弥陀佛”,心观想西方极乐世界呢?就是作意修,把意识业力转成那个境界,也就是唯识学讲的“转识”。作意成就了,世间烦恼就能断,断了以后才得到根本的定境界,是根本定,不是方便定。例如《八识规矩颂》中“六转呼为染净依”,就是从第六意识开始修作意,把染污转为净。
          自心本定,“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如果理论上知道清净,那是理论,只是知见上的解脱,没有工夫上的解脱。没有得定就不是真清净。所以一般学佛的,不管出家在家,口口谈空,步步行有。虽都讲空,脾气一来,心念就动,这是个什么空啊?一碰到境界,既不能解脱又空不了。为什么这样呢?因为没有定境界,所以没有用。佛说法就有这些种种的方便,不过重点还是要你修定。
          ……
           佛经教育我们的方法,在修持上,有时候同时说定的境界以及解脱的方法,也就是解脱、三摩地同时。总而言之,佛告诉我们一切修行方法都是方便;“方便究竟作意”的修法,是另起一个意境。譬如修净土,就作意在净土境界上,是你意识造作出来的,天堂、地狱、人间都是意识作意的。以无间断的心,行住坐卧随时在定中,在解脱中,这是得“无间道”。如果入定时才解脱烦恼,不入定时烦恼又来了,也不解脱,这就是有间断。凡是有间歇性的都不是“无间道”,只有昼夜六时,一念万年,万年一念,没有间断,才是在“无间道”的定境里。由于进入这个定境界,烦恼当然得解脱,“俱时有”,定和解脱是同时存在的。这就是佛法修声闻道的正修行之路。
           这一段抄起来,至少要背来,能够修到、做到,就可以毕业了;做不到的,虽在这里读,一万年也读不成功。……
          这一段是非常重要的东西,要像牛吃草一样,好好反刍几次吧!先听进去,再吐出来慢慢嚼。一切修行之路皆是这个法门,所以你们上座静坐,于所缘审正观察,达到心一境性,就是止观双运。审正观察是观所缘,作意无间是止。一切佛法,禅宗也好,密宗、净土也好,不离止观;乃至成佛之路,成佛之果,也是止观而已,千万注意这一段。
    ————————
          今日30日读《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8页,P63-70/451页。读《瑜伽师地论》百卷原著第十四卷《本地分中闻所成地第十之二》5页。
           同步每日阅藏1部佛经,阅藏已到第126部佛经。
          每天的读书表面上枯燥无味,但是因为与大家一起在网络学,而自己独自在如诗如画美丽山⛰️水的青山绿树🌲幽径中徒步学,与小鸟🐦游鱼🐟一起学,撑着☂️雨伞在雨中漫步学……与满天繁星✨一起学,所以我快乐,法喜充满。哈哈哈,㊗️大家法喜充满!笑口常开!皆大欢喜!

                
         

正在查看 1 帖子:1-1 (共 1 个帖子)
  • 哎呀,回复话题必需登录。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