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規啼歸
重建纪实
申請共住
交通攻略
南師與洞山
洞下之風
曹洞宗门
寺院歷史
洞山理念
洞山佛像
建築規劃
洞山景點
睹影悟道
新闻汇总
成果展示
多元文化
佛法珠璣
山裡人家
生活剪影
四季風光
學習心得
文件下載
普利行願
義工招募
洞山普利禅寺-曹洞宗祖庭 › 论坛 ›
快速读完以前学过的《大乘五蕴论》。与这次学习的《大乘广五蕴论》互参。 五蕴理论对于佛法的禅修实证,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大乘五蕴论》依大乘瑜伽行派的教说,简要阐释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三科。为法相宗的重要入门书之一。本论列五蕴名目︰(1)色蕴,(2)受蕴,(3)想蕴,(4)行蕴,(5)识蕴。由于小乘萨婆多部将五位七十五法中的有为七十二法分类成五蕴,因此本书将大乘五位百法中的有为九十四法分类为五蕴。色蕴指五根、五境、无表色,受蕴是受心所,想蕴是想心所,行蕴是除受想心所之外的一切心法及不相应行法等六十七法,识蕴是阿赖耶等八识。其次依十二处、十八界,分类为五位百法。 注释有世亲弟子安慧的《五蕴论分别疏》及唐朝地婆诃罗所译的《大乘广五蕴论》。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