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您的话题内容不能为空。
正在查看 1 帖子:1-1 (共 1 个帖子)
  • 作者
    帖子
  • #6673
    何小青
    参与者

    关于老子的道德经,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无为而治”,什么是无为而治?并不清楚,对于老子的道,一直都是敬而远之。

    随着阅读进入到了第五周,总算是感觉略清晰了一些,这些天还在听《大汉王朝》,用道德经去理解帝王们,就更容易了一些。

    本周阅读是从42章到59章,今天花了很长的时间来复习我的背诵,随着背诵越来越多,要复习的内容也就越来越多。但是会发现,后面的这些章节。南师总是要引用前面的章节的内容来以经注经,如果当时只是随便看看就过去了,那估计现在就难多了,感谢我自己的坚持吧。

    其实老子道德经的下半部分读起来要比上半部分容易,原因就是很多道理都反复说,句子重复出现,嘿 。

    「四十二章」
    宇宙的道体只有一个,天地万物都由此而生,一的本身就有正反两个,就是阴阳,天地间任何的东西,都有阴阳两股力量,能够调合阴阳,把握到“冲气以为和”,就可以把自己的生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就得道了。

    这里强调的就是“损之而益,益之而损”,南师用花草树木举例,十分通俗易懂,而用之于人生也是如此。

    南师说,这一章与上经第十章配合起来研究,会发现“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就是这个道理的说明,就会明了“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道理。

    「四十三章」
    柔的力量。无为的道理。

    「四十四章」
    人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人生什么才是福气?
    这一段是老子要我们看通人生的道理。

    「四十五章」
    又是从宇宙自然的法则讲起,进而总结“清静为天下正”

    「四十六章」
    要知足。

    「四十七章」
    南师说,这一章是对绝圣弃智、智慧出有大伪章节的补充。

    智慧到了最高处,有了真正的神通,就可以不出门而知天下事。圣人之道是做内省功夫的,要修养到“不为而成”的境界。

    「四十八章」
    修道与做学问,是两个分别不同的方法:“提得起”是做学问要“为学日益”;“放得下”是修道要“为道日损”,一切放下。一般人多半都在为学未益、为道未损的情况下,提也提不起,放也放不下,就那样过了一生。

    再说道的作用。“无事”就是以德取天下,“有事”就是用武力值取天下。

    「四十九章」
    和四十八章一样,都是对第20章的扩充引申。
    一个得道的圣人应该是怎样的?“以百姓心为心”,想他人之所需;“歙歙”,包容一切,善恶都要包容。

    「五十章」
    老子的出生入死,和“生者寄也,死者归也”同样的道理。生死两头各自的力量各占十分之三,另有十分之三则在动。动去生的方向还是死的方向,是靠你自己把握的。而中间这一分,就是道,是生命的本有。修道的人,便能“摄生”,把握自己的生命自己做主,可以长生不死。

    「五十一章」
    南师说,开篇的四个阶段,是宇宙万物生命的根本,生生不已。而这也就是摄生之道,同时又是我们为人处世之道、成功事业之道的一个大原则。南师用种子来举例,种在泥土里,这是“道生之”,但是必须要得到日光、空气、水来培养它,这就是“德畜之”。慢慢这颗种子由泥土中抽芽,开花而结果,是为“物形之”。但是今天种下一颗种子,不是明天就得到果实,必须要有一个力量形成,那就是“势成之”。并强调“势”的重要性,把握住那个势,生命的力量就可挽回。

    因此,“尊道”“贵德”的重要性体现出来了,而这是自然的,本当如此的。

    「五十二章」
    怎么理解“母”?指的是我们生命的来源、根源,本来面目。

    那么找到了这个母,自然就可以了解自己现有的这个生命,也就是子。从修道的角度来看,后来道家所谓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就是由子而修到母,把后天的生命恢复到先天,修到神仙长生不死的境界。

    那么要怎么修,来自给出的方法就是,“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也就是道家常说的,要注意“开口神气散,意动火工寒”,“终身不勤”并不是勤快的勤,而是形容从容不迫,能够做到如此,便能“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五十三章」
    这一章,强调布施、奉献。南师说,人都是接受父母的、家庭的、社会的、国家的,自己的生命才能活着。我们自己反省有何德何能!给社会、给国家、给别人的是什么?什么都没有!所以“惟施是畏”,要警觉这个道理,随时有恐惧之心,检查自己生命的意义何在。

    道家的思想同佛家的思想一样,要布施出去,不是要社会帮助我们,而是希望我们能帮助社会;不要人家贡献我们,而是希望我们能贡献给人家。

    「五十四章」
    前面讲道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后面讲“观”,从另一个角度,说到人的智慧,以及观察一件事情,该从什么地方入手。

    「五十五章」
    婴儿的境界。

    道家后世的观念,认为生命可以自己修养到长生不老,怎么修? 所谓“上药三品,神与气精”。这个长生不老之药就是精气神。老子这一章先用婴儿来比喻,先讲养精,修养到如婴儿时,就是“精之至也”,气的修养方面,能达到婴儿般的“终日号而不嗄”,则“和之至也”。神呢?“知和曰常,知常曰明”,这个“知”不是意识的知,而是神,神是永远的、恒常的。

    普通人为什么不能修到婴儿的境界?都是由于后天的心,强迫消耗自己的精气神,强迫自己变成表面看起来很强壮的样子,实际上是快速消耗自己的生命。

    「五十六章」
    谈修身处事。其实和前面重复啦,具体做法就是”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分,和其光,同其尘”,修道人的作为,永远是中庸之道。

    「五十七章」
    讲政治的三大原则,”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进而继续讲这一段是讲领导人如何使人民富强安乐。

    「五十八章」
    这一章的主旨,仍然是无为而治的思想,代表了道家文化重要的政治理念。能够“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反之呢?“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福祸互为因果,过犹不及。

    「五十九章」
    这一章讲“啬”。吝和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啬是什么意思?佛教和道家的区别是什么?老子虽然讲啬,但更有“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主张,确是大乘路线。

    要在做人处事和修道上学会啬,最后实现“长生久视之道”。

正在查看 1 帖子:1-1 (共 1 个帖子)
  • 哎呀,回复话题必需登录。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