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您的话题内容不能为空。
正在查看 1 帖子:1-1 (共 1 个帖子)
  • 作者
    帖子
  • #8252
    微信用户
    参与者

    第一周:读完四品
    《金刚经》中佛认为“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他们都是得道成道的,只因个人程度深浅不同,因时因地的不同,所传化的方式有所不同。因此佛所具备的是超越宗教的大智慧,这确实打破了我的认知,我本人对各宗教也没有任何不同的看法,而我最初对佛学感兴趣,也并不是因为拜佛求保佑这种形式而升起来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一见就倾心,但是在早年却没有因缘结识,因为迷信的方式我内心是抗拒的,从看佛教方面的公众号上的各种文章开始到经由空空老师推荐看南老师的书,我终于看到了一个真实讲述,不左不右的伟大的老师,虽然我接触他太晚,目前只接触到由他和他的学生们整理出来的书籍,但是书里很好的还原了他的原话,所以每一次阅读,我的内心都是无比的感恩!
    南师好多次赞扬了《金刚经》的翻译者鸠摩罗什大师,让我们后来者能够明白此经的来之不易和大师的严谨和文学造诣(写到这里,我内心又是满满的感动和感恩)。
    虽然读过几部佛经,也看过一行禅师写的(佛陀传),浅薄的我仍然没有深刻的认识到佛陀的生活日常是那么严谨,那么平淡,又是那么平凡,这一如我们的生活,我们平凡的生活,又是否有严谨的要求过自己呢?稍微自律一点,都恨不得昭告全世界,觉得自己是多么了不起,被自己自律的行动所感动?而伟大的佛,从未有所住,他把他所领悟到的一切修法都真实的布施给所有大众,不管身份地位,不管聪明还是愚笨,这些点点滴滴,无不在教育着我们。所以在第二品中,佛告诉我们要如何降伏其心,他说:在日常中,我们应该善护念,虽然只有三个字,但是我们做起来却不简单,要随时觉察念头,发现不对立马修正,其次要发无上正等正觉的心,只有带着正念,我们的修行才能有所成就,没有这点,一切皆是空谈!而在我们发心求道的那一刻,我们的心就已经住了,这么简单,为何大家又还是疑惑重重呢?所以南师就告诉了我们,因为在发心的刹那,太短暂,我们没法把握住,所以我们仍然没法长久的让心住!
    第三品:佛说,一切众生,为何不能像佛一样成就?因为我们在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中,无法脱离,所以真正学佛法,要有大愿力,发心为大众,而不是为自己,应无所住而行布施,一切事情,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第四品:第四品主要就是详细解释如何无所住的行布施,所以南师告诉我们,大家都认为《金刚经》是讲空,而住在空其实也不对,而这本经书主要就是教我们修行要“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这四品,南师还详细解释了许多经文中的名词,以方便我们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举例教我们如何在日常中修行,佛的教法和南师的教法都是清楚明白的教给了我们真正的修行方法,而理解到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时刻检视自己的起心动念,并切切实实的行动起来。我写得远远不够完全,因为内容实在是太多了,我的文笔也不好,勉强而写了这些心得感想,实在羞愧,不过,我热爱读书,因为受益匪浅,文末仍然是感恩一切伟大的圣人们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的智慧,以教导我们能真正的提升智慧,感恩一切因缘发心的各位老师和同修,南无阿弥陀佛,合十

正在查看 1 帖子:1-1 (共 1 个帖子)
  • 哎呀,回复话题必需登录。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