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規啼歸
重建纪实
申請共住
交通攻略
南師與洞山
洞下之風
曹洞宗门
寺院歷史
洞山理念
洞山佛像
建築規劃
洞山景點
睹影悟道
新闻汇总
成果展示
多元文化
佛法珠璣
山裡人家
生活剪影
四季風光
學習心得
文件下載
普利行願
義工招募
洞山普利禅寺-曹洞宗祖庭 › 论坛 ›
标签: 周报
金刚经说什么
阅读本书已经第二周了,心得周记才第一次写,紧张也很期待,说明这个人终于有所收获了嘛。 我在此经之前没有接触过佛学,发心来自于工作生活烦恼无所解的苦闷,偶然接触寺院禅修后,同时期又阅读了南师的两小本:静坐与长生不老,人生的起点和终点,内心好像有点轻松解脱了,探索之路上发现自己缺少智慧,小聪明已经帮我解决不了现在的问题了。至于缺少什么智慧,智慧哪里求?没有方向,所以这才有了阅读金刚经的机缘。
现在读至第十三品,如法受持分,154页。目前还没有思考发散的能力,先谈谈南师解说中让自己印象深刻的点。 “善护念,善护嘱”,南师说个人修养的重点就是这个了,好好观照和守护自己的思想念头,原文是“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护嘱诸菩萨”,这里南师引申谈到个人修养,我觉得非常有触动,常说爱人如己,推己及人,反求诸己,都是一样的先把自己修好了再去照顾家人朋友以及更多的人。如来度众生,可是如来也只有一个嘛,况且他经历千百亿世代轮回,这才修出了为众生护念的法力。我们凡夫俗子,先做好个人修养吧。 “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我个人想把这句话叫做:“心”应无所住,行于布施。当我刚开始静坐的时候,脑子里思想纷纷,腿脚酸麻眼皮跳动,身心是一刻不得安宁。念头在大脑里不停地生灭:(开始)静坐以后要天天坚持,一会儿脚开始酸痛,然后又越想越痛,再痛就想要断掉啦,盘腿没有个三五分钟,脑子里不知道想了多久,这就是人啊,眼耳鼻舌身意,这么庞大复杂的传感器系统在做什么,我们并不清楚,而这是最清楚的。恰恰是这个系统,我们特别愿意将‘个人的身心知见’牢牢抓住,也就是‘习气’,每个人的习气清不清明不好说,但它几乎是无法改变的。 应无所住,我认为是将自己“内在的某些念头(情绪),和外界的某些现象”及时清空放下,不要执着,之前听到‘缘起性空’后,分享给好朋友就是把那些让我不舒服的关系看空啦,反正都是无常的,它确实是有好处,让我把不好处理的烦恼先放置。阅读本书,南师又说如果一直“盯着空”,不就是执着于‘空’境界了吗?对哦,其实我也怕自己把什么人际关系都看空,走火入魔以后,自己一个人一个地方,因为就和人‘不要有关系’嘛,当然这又是妄想了,这个脑子还是静不下来。 行于布施,内布施外布施都是一种善行,向内布施守护好自己的身心,向外布施守护好别人的身心,重复这样的行为模式下,种善因。 “小心啊”这一句就是‘道’;“留意啊”这一句就是‘道’。因为你的“意”留不住,你能留到意就得道了。小心!你就是小不了心,你小到那么小心,就得道了。看到这里的时候,一下让我想到了“心猿意马”的西游记,你得管住‘猴’牵着‘马’,才能上西天取经呐。 当下感悟:阅读南师解读的金刚经相当于法会师父说‘见道’,他用见解告诉我烦恼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方向,又时时叮嘱要不断修心善行,然后‘外其身’,不管这辈子的福慧能否有所得,咱至少先把这个身见脱了吧!
廖晶 记于洞山23年中秋准提法会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