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品读“静坐修道与定慧初修”之感悟

Category : 活动快讯 , 读书会

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结合自己多年来的修习实践,以及古今述作,撰写了《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一书。书中着重叙述了佛、道、儒三家的静坐修持法。内容包括:静坐的姿势与要点;静坐中体内气机的反应,与由此而引发的心理与生理的变化;佛家的七支坐法;道家的内丹静坐法;打通任督脉、奇经八脉的方法;中医经络学说中的气功,以及《太极炼丹秘法》《菩提道次第论》等著作中的修炼法。为纠正讹传误修、怡生养年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品读《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人,充满了多欲与好奇的心理。当今诱惑多多,引导着人的眼耳鼻舌身意,飘飘荡荡、魂不守舍,并且都想着长生不老、超越生命,想清心寡欲却很难做到。

2019 年在成都与空老相识,很喜欢的静坐被老师拿来作为必修课,我也是高高兴兴坚持了一段时间,为了静坐而静坐,为了看书而看书,少了心里的乐趣,这样肯定难以坚持呀。

于是我就用手指著书,一字一句的看、默读,速度更加慢了。这本关于静坐的书不厚,南老师讲解的细致,好好阅读。

文 / 智月

《定慧初修》一书收录了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所作的一组佛学讲演录。其中,前三篇是有关修习“戒”、“定”、“慧”三学论述的摘要(首篇《修止观与参话头》为南怀瑾的老师袁焕仙先生所作),后六篇是作者对《观无量寿佛经》(净土宗的根本经典之一)以及禅观、般若正观、观音法门、净土法门等所作的通俗的讲解。

品读《定慧初修》

观自在

《般若经》即以“苦、集、灭、道”为基础。因此,第一要知如何了苦?观自在菩萨告诉舍利弗要“行”,就是修行,同我们大家一样打坐,也就是修行的一个法门,行住坐卧随时照管自己,才是修行。我们知道菩萨的名号代表他的修法,等于世间人取名字,有特别的意义。观自在的意义着重在“观”,随时随地,观照起心动念,照管每个思想的起没,但不是用眼睛去看,而是以自己的智慧去觉察它,这就是行的方法。

你们只晓得打坐,内心没去观察自己的心念,没有观心,等于呆坐。光坐在那里昏昏沉沉,懵懵懂懂,与睡眠何异?不对的,这样不是修道,必须观察自己起心动念。坐在那里身体不管了,四肢不动,六根不用,正是休息,这肉体既已休息,已经很舒服,便不要再管它了。

这时内心要起观——观,观自在菩萨,观自己一个人在,起心动念,念念明了,譬如我现在在讲话,大家在听讲,每一句话,每一个字,讲的,听的,自己观察得清清楚楚;对了没有?错了没有?该讲不该讲?善的恶的,是的非的,一一觉察无失,这是初步。

一个咒子

昨天有位同学在摇,我告诉他,教你一个咒子,一念就不摇了,“摇呀摇,摇呀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好宝宝!不要摇呀,不要摇。”(哈哈大笑!)什么道理?念头控制念头,有何难处,有何稀奇。摇动本身,脚痛腿麻,都是念。

因此关键不是咒不咒的问题,你以为念个咒子才叫修行啊,般若法门正是最好的咒,“观”自在就是咒,观自在就是陀罗尼,总持法门。

见地就是功夫

你以为教理不是修法啊!其实,真正的教理正是切身的修持法门,一定要有形有相的方式才叫修法吗?那是次等法。上等之法,理事圆融,法界无碍。理即事,事即理,理是教理学理,事是行持功夫。真通了教理,见地透彻,这见地就是功夫。

了的

于是佛菩萨善知识们替我们想了很多的办法。从色身上了的,修气脉。从心地上了的,修止观。从信仰上了的,念佛、念法、念僧。八万四千法门都是般若的差别智,都是根本般若演发出来的差别智慧与方法。

文 / 园

◎感谢以上作者分享,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赣(2023)000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