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洞山茶事:撷得自然真英的一份精勤

春三月,迢遥来自日本奈良的中国古生茶树种子,又在洞山蓬勃而发,可以再采一年新季的明前茶了。

采茶是十分有讲究的事儿,尤其洞山的盛景是师父们和着大家一起出坡采茶。

采茶须在晴日采,这清明前的新芽,又来得十分地珍贵,芽叶的形状最为美妙,含着新一年最初新发的生机,是木性最为旺盛、于身心最宜宣发的新芽。

茶树们很是辛苦,它们要熬过寒冬,要吸收含藏日月精华,要挺过风的肆虐,要将根须长得长长的,去吸收更多的地气儿,然后这春天来时,它们要把所有曾蕴藏的内力和所有曾吸收的精华,奋力抽出那清油光亮的树梢最尖端处几枚嫩绿。

江南风致说僧家,石上清泉竹里茶;
法藏名僧知更好,香烟茶晕满袈裟。

采茶时得心明眼亮,以心映茶,须爱惜新芽的初萌幽香,下手力度不轻不重。若说生活中处处是禅,这采茶的一刻则更胜禅机。

洞山的明前茶,就这样趁着新一年的气韵,和着大家辛勤的采摘,在这并未曾施过任何污染物的小小茶林间,落入竹篮,这是新一季收获的喜悦,也是禅韵悠长的春三月的欣喜。

都说山寺偏爱种茶,在洞山亦是如此。

土壤丰润,未经过度开发,加之经过多年安养,未受急功近利的熏陶。山寺有土地,就尤其适合种茶产茶。茶树会合着周围天地万物的气性一同生长,虽缓慢难得,而品质上佳。

自古亦有禅茶一味之说,这禅茶亦专指寺院师父们种植、采制、饮用的茶。

为何山寺爱种茶,其典故究竟何来呢?

“西汉公元前 52 年,吴理真在四川蒙顶山种下七株茶树开创了世界上人工种植茶叶的先河,吴理真因此被敬为茶祖。公元前 4 年,佛教传入中国后,吴理真在蒙顶山脱发修行,亦佛亦茶,首创“佛茶一家”,被尊称为甘露禅师。”

“唐代人封演在《封氏见闻录》中记录北宗禅习茶的情景:‘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

如此,茶与禅相交相融,极简的茶事中含着极真的禅理,喝茶与禅心有若真如一味,念念处处皆在动静中见分明。

出坡的劳动中,亦可体味得生身为人之本真: 人存在的价值并不一定是在金钱社会创造何等的财富,亦可是这当下以灵巧的手撷得自然真英的一份精勤。 人在自然中的劳动是万分真实的创造,不须外物的添加,就可感受圆满与自足。

大人和孩子们一同出坡,孩童的天真、师父们的纯真自然和着明前茶的新味就在这一方山林间交相熏染。撷得手摘的欣喜,一小篓一小篓的新芽中,生发出人对自然的爱与谢。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若洞山明前茶制成之际,愿能怀着诚心与敬爱喝上一口,说不定也能品到这脱俗还真之清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