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山读书会总结回顾丨初夏号

进入初夏以来,洞山读书会不但组织常住学习了恒南书院网络课程,而且继续坚持佛法内容的分享,近期分享的主题是《印度佛教史》和《俱舍论》。

《印度佛教史》

5月29日 – 5月30日

学佛先读佛教史,熟悉佛教的发展历程,了解佛法的发展脉络,找到适合自己的修行理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师父为我们指出的一条修行捷径。

本次分享为大家介绍了佛陀时代的原始佛教,分别从佛陀诞生、出家修行、悟道成佛、初转法轮、弘法利生等 6 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说。其中,对涉及到的佛法概念,如「三界天人」、「禅定」等内容进行了详解,还对原始佛教的「四圣谛」等主要理论做了简单介绍。

佛陀时代的原始佛教是自然而朴素的,恰如庄子所言:「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这一阶段的发展为后世佛教形态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有美好的传说,如佛陀的诞生,乃至后世浴佛节的形成;也有理性的思考,如出四门见生老病死之苦,借沙门之口道出了佛陀出家的原因:「出离生死,解脱轮回。」

佛陀亲自实践了当时主要的修行方法,禅定和苦行,并且把每一样都做到了极致,最终通过智慧的抉择选择了中道,也即后世佛法理论的核心「八正道」。

此次分享还穿插介绍了许多小故事,如初转法轮的圣地「鹿野苑」的来历,十大弟子中的目犍连尊者与「盂兰盆节」的来历,摩揭陀国「竹林精舍」与乔萨罗国「祇园精舍」的来历等等。

最后,在解答了阿难尊者的四个问题后,佛陀进入了无余依涅槃,伟大的一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结束意味着新的开始,随着「如是我闻」经声的响起,苦海之中,迷路之人从此有了解脱的希望。

《俱舍论》

6月5日 – 6月6日

《俱舍论》全称《阿毘达磨俱舍论》,是世亲论师的代表作之一,对说一切有部学说进行了整理与改造,被推崇为佛法知识的宝库,堪称部派佛教时期佛法理论辉煌的典范。

《俱舍论》曾二次译为汉文,至唐代玄奘大师再译《俱舍论》。其后圆晖法师为引导初学者而编撰了《俱舍论颂疏》,我们的分享也恰以此书为参考。

此次分享适逢「Ashtanga 洞山」、「伤寒论讲座」等活动举办期间,为了使随缘参加的学员朋友们能够了解到佛法中比较经典的内容,义凡师撷取了《世间品》中「十二因缘」及《业品》中「六因」、「四缘」、「五果」等内容为大家做了精彩的分享。

义凡师采用脱稿即兴演讲的方式,配合电子板书,声文并茂,条理清晰,另外还通过问答互动的环节为在场的朋友们解答了疑问。此次分享不但内容详实,而且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接下来,我们还会继续举办更多、更精彩的读书会分享活动,师父常说读书贵在坚持,聚沙成塔,积少成多,假以时日,自然有所收获。洞山不但有好茶、好米更有好书在此等你随时品读,欢迎大家前来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