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訪南泉與溈山

良價大概是在二十一歲的那一年,也就是唐懿宗鹹通五年(公元864),到嵩山受了具足大戒之後,便開始遊方參道了。

他首先是到了池州(安徽池州府)南泉山,去參謁南泉普願禪師,當他抵達寺內的那一天,正是普願禪師為他的師傅馬祖修建忌辰齋會的先一天。在寺眾聚會的時候,南泉便問著參與齋會的大眾說:

「明天,是因為馬祖的諱日而設齋,但不知馬祖會不會前來參與」

這樣的一個問題發出以後,誰能知道那位死了已久的馬祖,會不會前來參與當然的,在場的大眾,也就沒有一個人能夠作答了。

可是,那位年事輕輕的良價,真是「初生之犢不畏虎」,他卻走了出來,肯定地回答說:

「啊!只要有伴,他就會前來參與齋會的。」

南泉一看這個答話的青年和尚,竟能出人頭地,答出這樣的聰明話來。於是,他便贊美著良價說:

「剛才這位答話的青年法師,雖然還是後生仔,倒是很可造就的人才!」

南泉禪師對良價的贊美,這在別人,正是大大的可以引為榮幸,可是,良價卻帶著輕蔑的語氣而說道:

「老和尚!你不要壓良為賤啊!」

良價自從這一回得到普願禪師的印可,他在這池州南泉山,住了一段短的時間,便又離而他去了。

他去到了哪兒呢他到了潭州(湖南長沙)的大溈山,去參謁溈山靈佑禪師。

他對於溈山靈佑所提出的問題是:「我在不久以前,曾經聽得有人說過,聽說南陽忠國師,有‘無情說法’的話,我就不能了解其妙義.」

溈山靈佑禪師便問著他說:「他的說話,你還記得嗎」

良價回答說:「記得的。」

「那麽,你就轉述一遍看看。」溈山靈佑說。

於是,良價便要轉述那些說話了。他說:

有一天,有一個僧人問著南陽忠國師說:

「如何才是古佛心呢」

忠國師回答那個僧人說:「墻壁瓦礫就是。」

那僧人便說:「墻壁瓦礫,豈不都是無情之物嗎何以會有古佛之心呢」

忠國師說:「是的。」

於是,那位僧人便又問著說:「這墻壁瓦礫,還懂得說法嗎」

「啊!它們說得很厲害,而且,更是說得從沒有間斷過!」忠國師這樣地回答了。

「為什麽我沒有聽到呢」

「你自然是聽不到的,但是,你卻不可妨害他人的聽受啊!」

「他人那是一些什麽人聽得到啊!」

「啊!諸位聖人,都聽得!」

「老和尚!你也曾聽過嗎」那位僧人這樣的問了一句。

「我沒有聽到過。」

「你既然沒有聽到過,你又怎樣知道無情之物,能夠說法呢」

「好在我不曾聽到過,假設我也聽得了,我就會和諸聖一樣啊!那麽,你就會聽不到我的說法了!」

那僧人就說:「這麽一來.眾生便沒有法子好好地接受你的旨意了!」

忠國師也說:「那麽,我只好去對眾生說,不為諸聖說就行了。」

「可是,眾生聽到國師的說法,又會怎樣呢」

「啊!那就不是眾生了!」

於是,那位僧人,難不倒忠國師,便又轉著一個方向說:「這種無情說法的道理,究竟是出自何種典籍」

忠國師便說:「那是很明顯的,言不合典,就不會被君子所談了。你難道不曾講過《華嚴經》嗎經上說:‘剎說眾生說,三世一切說’的話兒嗎」

那位僧人和南陽忠國師的對話,良價都已經轉述完了。

於是,溈山靈佑禪師也就對良價說道:

「我這裏也有,只是現在還少有遇著這樣的人而已。」

這倒使得良價發生了興趣,說他這裏也有,這不是就近在眼前嗎於是他便急急忙忙地問著說:

「我現在還不太明了,求和尚指示!」 溈山一聽這話,他便豎起手上的那支拂子,而且問著說:

「你會不會呢」

良價回答說:「我還不會,請和尚說明!」

溈山就說:「我是父母所生的口嘴,就不為你而解說!」

這倒使得良價沒有法子了,只得再行請示著說:

「還有哪一位僧人能夠像和尚同樣有道法的人嗎」

溈山略微思考了一下,然後對他說道:

「有,那便要到醴陵、攸縣(均屬湖南)去,在那石屋相連的處所,去尋那位雲巖道人。如果你有勇氣,你便須‘撥草瞻風’,求教於他,那一定會是你所尊重的人物了。」

良價自此以後,便又另有一番辛苦,去尋找雲巖道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