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分享|我坎坷與殊勝的洞山瑜伽之旅

吳印在洞山度過“坎坷”與“殊勝”的兩個月,對于他來說也是人生難忘的一次經歷。練習瑜伽體位,吳印同學身體條件并不是很出色;但練習瑜伽,他卻是最精進與專一的學生之一,所以他應該是進步最快的同學。下面是他在洞山兩個月的兩篇瑜伽的感受:

其一、洞山瑜伽禪修班第二個月的體會

1、緣起

從 8 月到 9 月,原本只計劃參加一個月的瑜伽禪修班。但在課程快結束時,還有幾個關鍵瑜伽體位不能獨立完成,這意味著離開洞山之後,我可能無法堅持完成整套練習。我能感覺到,卓娜老師在最後幾堂課上的加倍付出和擔憂。我隱隱有些不安。

最後一課之前,在天王殿外偶遇寺院的延覺師,得知我的練習情況和即將離開洞山後,延覺師勸我不如多留一個月,將動作都學全了,對一生都有益。接著聊起洞山,聊起老師,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我很快做了決定:再學一個月。

2、多病之秋

首月課程結束,在家呆了四天,就匆匆趕往洞山,一路雄心壯誌,思緒飛揚。幾天沒回來,天氣已入秋了,寺院內外的銀杏葉已泛黃。我仗著以前長跑留下的身體底子,除 5 點~ 7 點的 mysore 課外,也參加 9 點~ 11 點的課程。乍然的秋意,有所放逸的飲食,加上每天四個小時的練習,第一場病業襲來。

從晚上持續到午夜的上吐下瀉,或中藥狀,或淤泥狀,一撥又一撥地將體內積毒以這種劇烈的方式排出。淩晨的洞山一片寂靜,我將意識放在粗重的呼吸上,醉酒般走到前臺,拿了一個瑜伽師兄分享的蘋果,後半夜終於能安然入睡,那也是我此生吃過最好吃的蘋果。

在一兩天的休整之後,我又投入了日常練習,病後的呼吸似乎輕盈了不少。很快,又迎來了第二場病業。很多天以來,左腰腎臟部位,一直有酸痛不適感。打坐時間略長,腰部就往前彎。最初並未多加理會,只是調整了打坐墊高度。直到某日下午,腰部的疼痛感突然放大,而且腹部也開始劇痛,才恍然大悟原來是腎結石搗的鬼,多年前已有過一次痛苦經驗。大概是在持續的瑜伽練習中,體內隱藏的結石被提前震下,在腹部發作。自己硬撐了一段時間之後,發現體溫已經升高,只好聯系了兩位師兄送我就醫。在洞山,似乎冥冥中每次病痛都有人相幫,只能歸之於此地因緣殊勝,風雲際會。因為之前的結石經歷,我本已做好忍受一番痛楚的準備。但在師兄開車送我去縣城醫院的路上,原來直不起腰的我,發現難忍的劇痛感居然消失了。下車後一試,果然如是,看來是蜿蜒的山路使體內結石偏離敏感位置了。之後的身體檢查、超聲波碎石手術,身體基本如常。第二天,就又投入了練習。

此後到再次離開洞山,身體狀況起起伏伏。如今回首,雖可用“隨緣消舊業”聊以自解,但細思前因,卻都有其該病之處,歸根到底都是生活方式的失衡和身口息三業的放逸。幾次三番,我已能試著進行調節。

3、Asthanga 瑜伽再體會

兩個月的持續練習,加上開始讀理論書籍,對 Asthanga 已不像最初那麽懵懂。現在試著描述一些我的理解。

我所練習的属于 Asthanga Viniyasa Yaga(八支串聯瑜伽),可稱為“體療瑜伽”,在祖師爺 guruji 的書中,它的體式被描述為可治療很多疾病,有些甚至是現代醫學束手無解的病。持續穩定地練習,能將身體調理到最佳狀態,如老子所說“專氣致柔,能嬰兒乎”,繼而進入心行修養的階段。它能達到的結果,除了個人精進程度和生活飲食外,還與本人起心動念的戒行,以及日常作为有關。總之,在理念上,即使只是第一序列,我認為它也遠遠超出了一般運動的層面。

而在卓娜老師手上,因為與南老師的殊勝因緣,又融入了佛家的修行法門“六妙門”和“十六特勝”。其中又有卓娜老師的多年體悟,因此在修行方面助力更深。譬如打坐,傳統的七支坐法,在很多地方與瑜伽的體式共通。當然,我兩方面的經驗都有限。但根據經典所描述的方法練習打坐,其姿勢調整,往往暗合瑜伽體式。此外還有呼吸,在練習了兩個月之後,當集中精神呼吸時,我的胸腹間能感覺到有股氣機在流動,這在我之前長達十年的業余長跑生涯中從未出現,而這,似乎又與道家練氣的入門處有些相通。

回到練習本身,老師說“做瑜伽要用中”。我所理解的“中”,首先是身體上的“中”。左右之“中”,上下之“中”,前後之“中”,在胸腹間橫膈膜處劃上一個十字架;還有身體重心之“中”;以及每個軀幹如手掌上的“中”。而如何用“中”,則要“深”。例如,每個體式,都要將四肢往身體之“中”,盡力做深,也就是塞到胸腹間。最後應該是在意念上空掉四肢,用而不做意,身體只有“中”。

還有呼吸裏的“中”,也就是一呼一吸之間,那段不呼不吸的“息”之狀態。先將意識放在“出入息”上,一出、一入、一息;但不可貼得太近,而要在“知性”上觀照,“在知性和心息合一裏做瑜伽”。

除了“中”之外,還要註意“空”。利用盡量“深”的呼吸,將處於身體之“中”的橫膈膜部位之“空間”做大,在更大的空間裏做更深的動作。当然,还有意识之“空”,但此处已非我所能描述了。

卓娜老师讲课常如天女散花,遍洒珍珠,而我资质不佳,随捡随漏。故以上只是我這兩個月所聽、所聞、所練習後的個人知解。

4、問與答

問:老師,現在很多地方流行馬拉松長跑,那麽馬拉松和瑜伽練習有沖突嗎?

師答:這麽說吧,瑜伽可以幫助馬拉松,馬拉松可能會影響瑜伽。

問:老師,您常說,體式其實都是用橫膈膜部位的‘氣’,或上或下或左或右的轉,身體隨之而轉。那麽這個‘氣’和‘轉’,是觀想出來的嗎?

師答:不是,是真的有。

問:老師,請問出息和入息的“息”,是同一個東西嗎?

師答:對。

問:老師,您說把身體的‘空間’做大,這個空間我感受不到怎麽辦?

師答:妳做體式的時候,不是能把身體往‘空間’裏面做深嘛,這個“能做深”,就代表妳的空間已經做大。

師說:只要把握住‘中’,一定不會偏到哪裏去。

師說:呼吸放在第一位,寶貝全在呼吸裏。

“一點靈光語難傳,百千法門費思量!”

5、細嚼清風味

雲門胡餅趙州茶,信手拈來奉作家。

細嚼清風還有味,飽餐明月更無渣。

這是一本書裏看到的詩,其中對細嚼清風印象深刻。清風本無味,但要在無味中咀嚼出味道來。隨著練習的持續,有段時間陷入了無味階段。回想生平,無論學什麽東西,都有陷入這種無味境地的時刻。感覺無趣、失去動力、停止進步,而很多時候,真的就這樣停止了。如何跨過這些瓶頸,我相信就要如細嚼清風,在無趣中細品,“此正是我輩用功之處”。

此外,離開了洞山的修學環境,如何堅持下去,則又是另一番考驗了。如老師所說“真正難的是重復和持久練習,耐得寂寞很難,放下身見很難。”

平生無大誌,渾渾噩噩度世,感此殊勝因緣,及老師一片熱忱相待,願於此發心,此生不忘師之所教,不放棄 Asthanga。

學生吳印
記於 2017 年 10 月 20 日
時於結束訓練返家後第七天

其二、洞山瑜伽禪修班一個月的體會

我是福建人,生於 1984 年,畢業後和多數人一樣在社會上工作,平時也有一些運動習慣,比如長跑。但對於瑜伽或禪修,都是第一次接觸,可以說是零基礎。因為種種的機緣,有幸來到洞山禪寺,參加卓娜老師的 Asthanga 瑜伽課程。

首先,雖然覺得老師所教的瑜伽微妙精深,隨著練習的持續,這種感覺越明顯,但目前我沒有能力把這種感覺描述出來。所以短短一個月時間裏,不敢說有心得,只能匯報一下自己的小小體會。

我把 Asthanga 瑜伽分為體位、動作、呼吸、意識和‘知’五個部分。記得老師說過,Asthanga 練習時要讓心智專註在出入息上,當我們正心誠意地練習總有一天得‘止’。這讓我想起佛家的打坐,瑜伽的體位和動作,就相當於佛家的七支坐法,因為有人靜不下來,所以就用動中求靜的方式;而那些看起來有点難的體位動作,也都是瑜伽前輩們所研究出,有助於打通身體氣脈的姿勢;再配合上呼吸(知息出入),空掉意識,唯有一‘知’觀照著自己的出入息。這不也是佛家八萬四千法門中的一門嗎?

當然,以上我說得洋洋灑灑,但事實上一動起來,就基本什麽都顧不上了。如我第一次課後在筆記上所寫‘’……(動作)毫無章法,一身汗,但身體倒很舒服‘’。最初的幾堂課,幾乎都是這種狀態,每天在和自己的體力和僵硬的身體較量。對於老師所說的心、氣、身融為一體,實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隨著持續的練習,疲憊感慢慢減輕,能夠將意識稍稍放在體會呼吸上,並遵循老師所說的‘呼吸應在動作之前’的基本節奏。但有時一分神,或者一著急,連這節奏也不知跑哪去了。老師說八支瑜伽重空靈,要放下,我覺得這很像金剛經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但文字理解了,能否做到又是另一回事了。我的方法,大概還在求‘得’的過程中吧,想著先得再舍。但真的有所‘得’嗎?我還不知道。

再說到動作和體位,因為長跑的習慣,我的背很僵硬。在這部分花了很大的功夫,配合瑜伽體位,每天一點一點的撐開。有一天早上,在背部大強度拉伸後,身體體會到了從未有過的輕盈感覺,呼吸也順暢了許多。這種狀態持續了好幾天,我甚至懷疑是不是老師給我特別加持了,哈哈。這讓我更加確認,前輩們留下的這套動作,真的有神奇的妙用。但老師好像也說過,不要太關註動作,要更多放在‘知息入知息出’上。這又讓我有些迷惑。不懂还有很多,但我相信,解決迷惑的方法,只有持續練習下去,‘99%的練習,加上 1%的感悟’。我想,大概就是管子的‘思之思之,鬼神通之’的意思吧。

另外,老師說過 Asthanga 和打坐是最完美的組合。對此我深有同感,記得剛來時,我也是個打坐菜鳥,一柱香坐下來要換三四次腿,而且心猿意馬躁動不安。幾堂瑜伽課下來,已經沒有那麽煩躁,有時甚至還跑出點清凈的小境界。而在最後幾堂瑜伽課上,在某幾個動作瞬間,會體會到類似於打坐的清凈感。所以只練瑜伽不打坐,真的是很可惜的事情。

還有就是傷病問題,這一個月,不管練瑜伽還是打坐,身上會突然冒出些病痛。有時左邊牙齒痛,有時跑到右邊,有時背痛,有時腳痛,有時持續很久胃部都有消化不適之感。讓人分不清是以前的身體隱疾,現在暴露出來了;還是真的生病或者受傷了。但想想如書上所說,身見太重放不下的話,學什麽法門也沒用。那就像一位師兄所說,當自己爛命一條吧,继续练!

一個月下來,感覺身體和呼吸更輕盈,意識更清凈,但我更看重的是,自己在接人待物方面,多了一分耐性,多了一分寬容。尤其現在已經離開洞山兩天了,回到喧闹都市,再碰到以往會躁動不安的人和事,保持住了一分坦然。雖然南老師書裏好像說過,這些也是意識界造成的清凈假象。但一個清凈的夢,總比一個混亂的夢境要好吧。

最後特別要說的是,如標題所描述,這是瑜伽禪修班,故以上種種,都有不少必要的助緣。比如洞山讓人安心的修學環境,出家師們的照顧護持,同修師兄們的指點和帶來的觸動,等等。當然最最重要的,還是我們的老師—卓娜老師。萬語千言,無法表達,只有繼續精進,才不辜負。

頂禮合十。

學生吳印
記於 2017 年 9 月 10 日
時於結束首月訓練返家後第二天